2017年6月26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科普工作相关情况。
近年来,健康科普工作有哪些进展与成效?
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 新闻发言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预防疾病和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健康科普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
联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今年年初印发《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形成“十三五”时期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思路。
(二)开展健康科普活动,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连续组织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重大卫生主题宣传日活动、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行动、艾滋病系列相关工作和活动,已经形成健康促进品牌活动。
(三)搭建健康科普平台,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完善“12320”公共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目前在全国所有的省已经开通了“12320”卫生热线,而且已经形成了集热线、网络、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于一体的12320的健康传播网络平台。在解读卫生计生的政策信息、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还有汇总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以及群众健康需求进行回应,12320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四)做实控烟科普,为控烟履约工作营造支持性的环境。
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进行了论证和修改,积极推动《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与实施;而且是倡导者先行,继续推动各地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企业、无烟政府机关,并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的监督和暗访评估。启动了2017年烟草流行监测,继续推广戒烟门诊服务,启动了中国戒烟联盟戒烟“医者先行”活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到这个品牌当中。
(五)配合相关部委,为健康科普提供部门支持。
配合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开展健康科普工作。2016年推荐了一些科普作品,包括视听作品,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今年还和中国科协、农业部等部门开展了2017全国农民科学素养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就在不久前, 也组织了代表队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科普演讲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六)成功举办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为全球健康促进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这次大会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会议的成果文件《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识》,被称之为“健康奥林匹克”。这两个成果文件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的国际上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南。
近年来,通过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一健康促进的策略,各部门密切配合,调动了广大健康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这里面有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人员,也有相关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就是在座的大家,感谢你们也作出了贡献。大力开展区域和场所的健康促进,进一步改善健康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在今年的4月28号,在奥林匹克公园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阶段的第二个十年的活动,以“三减三健”为主题,这也是健康科普工作当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2008年的6.48%到2015年的10.25%,今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很快就会公布,下一阶段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2020年要达到20%,2030年要达到30%,这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下一步健康科普要开展哪些活动?
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 新闻发言人
二、下面介绍一下近期健康科普我们已经着手和将要开展的一些活动。
一是继续强化跨部门合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密切与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商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等部委进行合作,开展健康科普、健康学校、医体融合、虚假信息监管等工作,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的供给。
现在在一些传媒上、平台上有不少虚假的信息,甚至是有一些有害的信息,想要纠正这种现象,也需要加大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的供给,所以要研究制定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的管理办法,这个文件目前正在程序当中,希望尽快的能够印发,那个时候会再给大家作解读,努力推进传播机构的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能力建设。
三是规范健康科普工作。
今年5月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个指导委员会主要是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科普来提供规划,为重大事项和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手册(媒体版)》和《公众识别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建议(2017版)》。这两个指南还刚刚新鲜出炉,还不是正式出版,今天给大家作一下解读,也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在进一步完善之后,会以正式的文件印发出来,对整个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此外,还在完善2015年办公厅文件印发的《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指南》的专业版。这个专业版是针对健康传播相关机构的,媒体版就是给媒体作一个参考和依据。大众版就是希望提醒公众,告诉公众怎么去识别科普信息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我们各方面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努力把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的更快、更好、更科学、更准确。
四是组织重大的传播活动。
将继续推进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继续开展2017年健康中国行的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和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启动“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大各级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同时还指导健康报社一起策划举办“科普创新大赛”和“院士讲科普”。
五是推进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组织指导健康传播相关机构成立健康自律委员会。
这个主要是指开展健康传播相关工作,不管是行业协会,还是其他的非医疗卫生机构,希望都能够在科学准确的大原则下加强自律。国家卫生计生委会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性文件。目前这个工作正在进展当中,旨在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科学准确传播健康科普信息的良好环境。
六是加强健康虚假信息的监测。
同时也有监测方案,而且监测工作也正在运行当中。之后也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比如会完善健康科普虚假信息舆情监测的机制,多部门响应的机制,会指导“12320”热线来受理虚假信息的群众监督和举报,会推动医疗卫生学会、协会、联盟、媒体参与到打击健康相关谣言的工作当中来,同时也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对于虚假信息进行监督。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地做好健康科普相关工作的落实,促进健康科普信息产品生产规范、内容科学合理,共同开创健康科普促全民健康的良好局面。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从信息的生成到传播,到监督、管理、规范、自律,形成一个全链条。一方面鼓励生产权威准确信息,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虚假信息,要不断的规范,让健康科普的空间更加干净、更加规范。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介绍《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手册(媒体版)》和《公众识别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建议(2017版)》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手册(媒体版) 》的开发情况
宋军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为了进一步规范健康科普信息的传播,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手册(媒体版)》和《公众识别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建议》。其中后面这一份的建议是综合了传播学、健康教育学等等多个学科专家的意见,希望能够为公众正确判断和采纳网络健康科普信息提供一些参考。下面我主要就《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手册(媒体版) 》开发的一些情况和大家作一些交流。
第一,关于编写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占到60%。也就是说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流行。如刚才主持人所言,2015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并呈低龄化趋势,至少5亿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15岁以上人群经常饮酒率从2003年的8.2%提高到2013年的9.5%。2013年,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不主动体育锻炼的达到72%,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肥胖率近12%。包括居民豆类、奶类的消费量也比较低,脂肪摄入量比较高,食盐摄入量也特别高。2012年根据统计数字,我国每人每天烹调用盐达到10.5克,以上这些数据就是在说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最具成本效益一个策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教育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素养水平列入规划的指标,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列为首项工作任务,更把健康教育列为普及健康生活的首要工作。为了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特别是引导媒体科学规范有效的开展健康科普工作。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了,这个《指南》主要是针对的专业机构。在这个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媒体版,这就是我一会儿要介绍的这本手册,供媒体从业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时参考使用。
这本手册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公众对健康科普知识的使用情况及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希望对媒体开展健康科普信息的生成与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这本手册正在广泛的征求意见并予以完善,未来将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刚才我介绍了一下这个手册的背景。
第二,这本媒体版手册的主要内容。
这本手册一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的原则、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中存在的误区和盲区、具体工作建议,以及附录。我分别做一个介绍。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生成与传播健康科普信息时要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健康科普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健康信息的传播来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保证我们所传播的信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内容要贴近生活,表达通俗,形式生动活泼;其次传播时还要结合各类媒体发展的趋势,融合渠道的优势,借助公众对热点问题、焦点话题的社会关注,适时的开展一些传播,同时加强互动;第三,健康科普的对象是人,健康科普也是一门人文的科学,我们在守住法律底线,遵守新闻伦理的同时,也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做有温度的健康科普。以上是关于这些原则。
◆第二章主要是对近些年媒体领域的健康科普的信息进行梳理,从信息来源不准确、信息标题制作的不恰当、信息内容的逻辑混乱、转载信息不够严谨,目标受众定位模糊,观点矛盾报道失衡,以及重知识普及轻行为的指导等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是信源出现的问题,所谓信源实际上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信息的来源,包括信息的发布者、上载者或出处。第一章在信息生成的原则中也讲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我们要审慎地对待信息的来源,进行认真的审核,应尽量引用政府权威卫生机构或专业机构发布的行业标准、指南和报告,以及有确切研究方法且有证据支持的文献等等。然而回顾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健康类的报道,有很多是没有出处、没有依据、没有时间界定的“三无”产品,有些甚至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主观杜撰。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篇题为“吃草莓有六种好处”这篇报道里,他提到草莓有若干的好处,也提到了这其中有很多抗癌成份等等。但是这些观点并交待清楚明确的信息来源,何人所说、何时所说、是否有实验结果的支持,是否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能够支持,错误或者是片面的健康科普信息,一方面会误导受众的健康认知和行为;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媒体本身的信誉度和说服力。所以,媒体从业者一定要认真养成审核和标注信源的习惯。
二是很多健康科普信息内容逻辑是混乱的,可能在座在平常的报道中、在看其他有些媒体报道中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一是臆测因果关系,举个例子,在有些报道中说“孩子吃了什么什么后来丧命”等等报道,错误的把前后关系误导成为因果关系;还第二种逻辑混乱是忽视了“量”与“效”的关系,片面夸大某种物质的毒性影响,而不讲清楚这种物质在安全限度范围之内,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以往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中有不少文章涉及此类问题。
三是重知识普及,轻行为指导。应该说健康科普信息要达到目标是要改变行为,但是目前很多健康科普的报道依然停留在健康知识的普及上,即告诉受众“是什么”的问题,如疾病是如何传播的,有什么症状等等,但“如何做”的信息仍然比较缺乏,知识普及和行为指导割裂开来。如果健康科普信息在生成传播中出现如上的这些误区和盲区,轻则误导受众,重则威胁公众的生命与健康,甚至对整体的卫生事业发展产生冲击。举个例子,比如对疫苗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会引起对疫苗的误解和恐惧,最终导致疫苗接种率的下降,梳理以上的误区和盲区,我个人认为还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手册中我们对重点的误区和盲区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相关案例,并从传播学和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了专业点评,供大家参考。
◆第三章是从八个方面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他们是全流程管理、信源的选择、标题的制作、内容的采写、内容的审核、信息的纠错、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平台主体责任的树立。在这一块的建议里面我想强调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的传播的全流程管理。全流程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信息收集、制作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在这本手册里也结合各方面领域专家的意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媒体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流程管理的表格。在这个表格里,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大家使用的时候,每完成一个环节就打一个对勾,勾打的越多就说明咱们做的健康科普的传播工作做的越扎实,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第二,在内容审核方面,我们也借助手册,希望媒体要建立信息审核机制,并配备相应的人员队伍。比如配备一定比例的有医学或公共卫生等学科背景的记者和编辑。比如专家审稿的队伍和机制,也包括建议媒体自身要建立信息的纠错机制。
第三,想跟大家强调的是平台的主体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各类传播平台,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公众密切相关的生命健康科普信息类的信息承担必要的主体责任。净化健康科普信息的传播环境,为公众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作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的合格的把关人。
附录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一些健康领域的相关节日纪念日,包括传播的点是什么,希望也能提供一些参考。在整个手册的编写过程中,也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以及在座的很多媒体的朋友也在编写过程中都提过非常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对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多提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修改和完善。
《公众识别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建议》的进展情况和背景
解瑞谦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
当前,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公众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提高公众的识别和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能力,既能帮助公众从海量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权威信息,又能够增加权威信息的传播效果,阻断错误信息的传播。面对目前网络健康信息的现状,为了更好的帮助公众了解如何识别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找到可信的信息来源,并正确理解这些信息,专家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现场调研,组织相关的健康教育、传播学、媒体等专家共同研讨,形成了《公众识别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建议》。我们希望公众利用这样一套工具,对网络健康信息科普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判断。
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健康信息平台是否可靠,健康信息是否可信,以及如何利用好这种健康科普信息。
◆在平台判断是否可靠性上有四个维度:一是查看网站和社交媒体所属的机构是否有信誉。比如可以在网站下面查到网站的版权所有方,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查到帐号的简介。二是查看网站信息是否有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把关。比如网站是否功与他们合作的权威的医疗机构,再一个是他们是否聘请了权威的专业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三是查看一些网站和社交媒体中的健康信息有没有违背常理,比如能够包治百病,这就明显违背了医学常识。四是判断网站和社交媒体有没有推销产品的倾向。
◆判断网络健康信息是否可信,从四个维度进行提示:一是看信息的来源和出处,来源是否权威,机构是否是专业机构,如果都符合那可信度就更高,刚才宋军主任都已经介绍了,我们在开发信息的时候要标明出处,只有表明出处才能让查询的人知道信息是来自于哪里。二是看信息作者,内容是否和他从事的专业领域相符合,如果符合,他的信息可信度就更高。三是看信息发布的时间,我们对健康、疾病以及对医学的认识是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十年前的观点到今天可能不一定正确。再一个是医学的发展会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或者是新的知识,但是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个东西也可能存在不全面,或者某方面有缺陷。四是看信息表达的观点是否有一定的认同度,也就是说信息所涉及的观点是否就这个领域专家或权威机构的普遍共识。
◆查到信息以后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和利用这个信息,我们有一定的提示。一方面,我们的网络健康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基于疾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知晓与自己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卫生政策。另一方面,网络健康信息不适宜、也不能用于自身的诊断和治疗,因为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自己进行的治疗可能是错误的,会延误医生对你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重病患者可能危及他的生命,不恰当的药物治疗还有一些副作用,影响你的健康,甚至会威胁生命。
我们也希望记者朋友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建议,让我们完善这几条,也希望下发以后媒体朋友们进行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公众了解并应用这种建议,使公众能够更好地判断和采纳科学的科普信息,确实做到科普健康第一责任人,维护和促进自身和家庭的健康。
健康报社在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方面所作的工作
杨秋兰 健康报社副主编辑
大家知道,健康科普工作和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做好健康科普对提升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提高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科普宣传工作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提升公众对健康知识的获得感,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和时代责任。与此同时,全国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也越来越主动地投身到健康科普的大潮中。近年来,健康科普从数量到表现方式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和关注度,这也为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家知道,《健康报》是行业内的专业媒体,在健康科普方面深耕多年,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我们也愿意为推动健康科普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基于以上这些背景,最近我们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的直接指导下,《健康报》正在酝酿两项与健康科普相关的活动。一是计划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一周年之际启动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二是开展“医学院士讲科普”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助推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科普宣传氛围。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第二届中国科普创新大赛的情况。这次大赛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由《健康报》社、《大众健康》杂志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中国人口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
这次活动计划从7月5日开始征集作品,8月11日征集截止,8月12日到8月22日是集中线上投票时间。活动启动以后,由政府推荐、协会推荐、机构和个人上报的参赛作品可以通过专门为此次大赛定制的网页来报名,通过健康中国(官方版)APP对作品进行投票和点赞。参赛内容有8个方面:个人演讲视频、科普视频、科普漫画、科普动漫、科普图书、科普宣传海报以及微信一图读懂等其他表达方式、“火眼金睛”主题活动作品、各地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科普内容评选等。
《健康报》将为这次活动搭建作品的征集、展示和选拔平台,把参赛作品进行统一的收集、分类、整理和结构化。活动还将借助多种传播平台进行展示。作品经过初步的审核后将在健康中国(官方版)APP、《健康报》传播矩阵、今日头条、科普中国网、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和推送。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带着部分优秀参赛作品进入学校、医院、企业、公共交通、公益广告栏,并且在相关协会、学会以及相关会议上进行展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把健康科普的内容传达给社会大众。
此次,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选方式。在初评环节,我们会遴选出科普视频前30名,其他各类型作品的前20名进入终评环节。在终评环节中,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进行线下选拔,同时,点赞数及投票数按比例相加即为线上得分,线上线下的累计得分决出结果。最终将按照作品类型分别评选“十佳”、“十强”,以及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科普传播奖若干名。9月9日,我们将在北京进行科普大赛现场比赛和获奖作品的颁奖,对于参赛的组织和个人,大赛还将评选出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等奖项。
与此同时,作为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的预热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邀请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医学院士讲科普”活动将于7月启动。活动第一期将邀请10位左右院士参与。据我们所知,这可能是医疗行业首次大规模集中邀请院士专家参与科普宣传活动。
“医学院士讲科普”活动将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施,即每一位医学院士主讲一个疾病或者话题,再将这个疾病或话题拆分成若干个老百姓最关心、最接地气的话题,以专家访谈的新媒体形式逐一讲解。录制完成后,将通过大赛相关媒体、移动互连网、有线电视频道播出,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某个疾病话题最权威的声音。这个活动将组合传统与现代的媒介传播方式,一是以新媒体的“微视频”录制,以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拍摄;二是借助全息影像,VR虚拟以及动漫等后期制作手段,使医学知识权威、科学、形象地表达,通俗易懂。三是将院士主讲内容进行持续性、立体性、广泛性的医学科普传播。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上述活动调动医疗卫生工作者讲科普、做科普的热情,引领公众加强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的认知,推动人民整体健康素质水平的提升,给公众以健康福祉的同时,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