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健宇 | 今日小暑

来源: 优健宇/tth365

今日5时51分,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小暑期间,还会迎来三伏天。“桑拿天”即将来袭,闷热当头,你准备好了吗?



 品 读 小 暑




小暑·三伏

 

  过了小暑,离三伏天也就不远了。伏的意思,首先是覆,自上而下地笼罩遮盖。以它解释三伏,可理解为暑气铺天盖地覆蔽,人如泡在热水中。唐代成书的《初学记》则认为,伏是何,是“金气伏藏之日”。这个何应是荷,是承受,金气乃秋气。这种解释是,秋气为避藏还在肆虐的炎气。伏藏是气象自然更替的反应,“伏”也就是金秋到来前,阴气被阳气强迫的结果——一个企求上升,一个疯狂下逼,才构成湿气蒸腾,闷热难耐。

 

  三伏之说起源应在西汉,但后人讨论的时候,多引用夏侯渊孙子夏侯湛的《大暑赋》:“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焚,天气晔其南升。尔乃土坟地坼,谷枯川竭。寒泉潜沸,冰井腾沫。洪液蒸于单簟兮,珠汗沾乎絺葛。温风翕其至兮,若洒汤于玉质。”三伏天正在延续,暑气燃烧,扶桑变成了大红色,徒增热量,大火照耀着南方的炎热升腾。土地隆起裂开,谷中流水枯竭,寒泉只在深井里腾起泡沫。汗流蒸于凉席,汗珠沾在细葛布衣服上;南风温顺而至,却若热汤洒在身上。

 

  古人说,三伏天蛰伏,须安心保肾。季夏脾旺肾微,腹中常冷,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暴泄就是拉肚子。所以,尽管大热,也不宜吃冰冷之物,而要顺应蒸热,唯以发汗,以暑抵暑。


节选自《四季小品》/ 朱伟 著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 暑 习 俗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晒伏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节 令 提 示


天 气


  重庆、华北东部、黄淮、东北地区南部等地有强降雨。北京、河北东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南部、山东大部、河南南部和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川西高原南部、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湖北中西部、广东南部沿海和海南岛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北京北部、山东中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养生四要点


  1、要午睡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中午午睡是有必要的,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但不宜贪睡。


     2、衣着勿赤膊


     天气炎热,有些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



     3、及时补充水分


     最好是白开水,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4、饮食宜清淡


   饮食宜清淡不宜油腻,多喝些消暑汤或粥,也可适当多吃西瓜、黄瓜、冬瓜和绿豆等清凉消暑食品。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ID:rmr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