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访谈录丨​如何做好食药安全新闻宣传工作?听听颜江瑛司长怎么说...

来源: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CECA2016

司长访谈录

颜江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并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概括为“五个事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指引下,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今年总局新闻宣传工作获得了哪些成效?今后将有哪些新举措?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公开成常态

从“媒体挖新闻”到“我要发新闻”


总局局长毕井泉曾多次强调,信息公开是强化监管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震慑违法者、保护消费者、约束执法者、加强舆论监督、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食药监管部门是“新闻富矿”,也是舆情多发地,舆论热议地。颜江瑛认为,平时能战,战时方能胜,对于舆情的主动引导,功夫多在平日。日常信息公开及时准确,新闻发布主动到位,在舆情事件中就能占据主动地位。


目前,以政府网站为第一发布平台,总局信息公开工作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明确了发布内容、责任部门、发布时限。


目前,总局已建立新闻发布与监管工作融合机制,推动新闻发布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通过重点工作通报机制与新闻联络员制度,邀请司局长参加发布会和通气会,推动司局主动设置发布议题。同时,建立舆情收集、研判和发布会商机制,掌握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点、困惑点、质疑点,把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信息,“翻译”成公众听得懂的话,组织编写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信息50余条,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信息70余条,政策解读图文并茂,为引导公众正确认知食药风险提供权威指导,让新闻发布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也有精准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毕井泉出席了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并通过“部长通道”主动发声,回应国内外社会关切。总局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参加总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重大政策措施,引导舆论和公众认知,避免误读炒作造成不必要的被动。







广开言路

从“单一发布”到“全媒体矩阵”


目前,总局政府网站、微信公号“中国食事药闻”、微博账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官网同步的移动客户端,在推进总局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局一直致力于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运用好新媒体优势,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格局,打造食药新闻宣传全媒体矩阵。


颜江瑛认为,对不同媒体的建设,要体现各自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改版后的总局网站栏目设置突出“为民、利民、便民”特点,强化“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同时,增加重点信息展示强度,强化信息查询服务功能,增设“科普知识”专栏和“辟谣平台”,建立120个信息发布栏目、4个互动栏目,成为公众、媒体、企业、科研人员获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第一平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客户端与总局网站内容可同步,数据库可查询,信息可反馈。微博、微信内容形式则更为鲜活,实行差异化传播,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动态信息,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通过微信发布公众关心的信息,微博、微信内容更灵活,形式更多样。同时,还要建立全国食药监管系统微信互动机制,以及与医药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联动机制,扩大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权威声音占据网络舆论主阵地。







精准科普

从“统一定制”到“量身打造”


颜江瑛指出,食药安全既有社会性特征,更有科学性特征,必须将科普宣传放在与新闻发布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不同人群量身打造适合需求的科普产品,产生效果力;顺应新媒体发展和公众阅读习惯,打造深科普、浅阅读、可互动、可转发的可视化科普作品,产生影响力;积极利用、有效整合政府、社会及行业资源投身科普,产生聚合力。普及科学知识,对提高媒体和公众科学素养,避免以偏概全判断我国食药安全状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场理性声音,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2016年,总局发布了500多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官微专门开通“你问我答”栏目,定期回应微友提问。


目前,总局与百度、腾讯等主流媒体建立起科普合作机制,不断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提升宣传的效果。同时,与农业部、质检总局、网信办、新华社等建立“食品药品监管辟谣联盟”。今年,在对“塑料大米”“棉花肉松”等谣言的辟谣工作中,这些平台联合出击,形成舆论合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颜江瑛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传播规律和“游戏”规则,充分利用各类辐射面广、群众参与度强的宣传载体,开发真正吸引人、教育人的内容作品,着力提升科普宣传入脑入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善待媒体

从“你问我答”到“深度互动”


媒体记者对食药监管工作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食药安全的感知,而现实中却存在着食药安全监管专业性过强和媒体记者专业素养不够的矛盾。


颜江瑛认为,记者业务能力越强,素材获得越丰富,报道才能越准确,对食药工作的促进作用也越大。近年,总局对媒体采访需求“零拒绝”,善待记者,做好服务,创新新闻发布形式,从传统的“你问我答”转变为和媒体深度互动,共同做好食药安全报道。


总局通过“走基层”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媒体记者到监管一线、企业厂区现场采访,讲述食药监管的故事,发挥媒体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同时,加强对媒体记者的培训,通过和高校合作,开展媒体业务培训与研讨,编写《食品药品安全新闻报道服务手册》,与中国记协合作举办编辑记者培训班,提高记者的食品药品专业知识水平及其食药安全报道准确性。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刘云涛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故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桥梁 · 纽带 · 平台 · 智库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 CECA2016

协会网站:http://www.fmipa.org.cn

固定电话:010-52882178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29号金隅大厦1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