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销售药品近半为假药 广东用大数据打击网售假药

来源: 医药电商/drugbox

“药到病除”“权威机构推荐”……近年来,医药电商蓬勃发展,但也为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提供了温床,利用网购平台销售假药屡禁不止,甚至发展成一条隐蔽的黑色产业链。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还消费者一个安全无忧的网购药品环境?


日前,广东省食药监部门决定,在已有监管基础上,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联合打击机制,加强对网络违规售药的监督。


网络成假药销售温床


日前,海南省食药监联合公安部门多方调查取证后,核实一款号称可以根治风湿病、关节炎的香港特效药“狮马龙血脉康胶囊”为假药,该药标注其厂家为香港英吉利制药厂。


不过,根据香港卫生署的回复,英吉利制药厂从未生产过这款药物,且在食药监官网上也查询不到该药品的注册证号。公安部门介入后发现,假药被销往全国17个省市,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狮马龙血脉康胶囊”通过网络销售并非个例。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假药流通的温床。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稽查局评估,在全球互联网上销售的药品,约50%为假药,这些假药有的缺乏有效成分,有的甚至含有毒性物质,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害人。


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通过审查验收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


没有拿到证书的假药销售商又是如何钻漏洞的呢?狮马龙血脉康胶囊的代理商黄某承认,为了逃避网络电商的审查,他在上传产品时,将产品类别选择为“鸟类”就轻松过关了。


记者就此咨询了一家卖西藏药材的淘宝店主,她告诉记者,如果要发布药品,只要不勾选要求出示证明的类目,比如药品类,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限制。


不过,淘宝平台会进行事后监督,发现产品和类目不符合的将给予下架处理。


但有些假药销售者会将店铺销售的宝贝图文均进行伪装,用“邮费专拍”、“老客户专拍”等词语进行描述,并将吸引来的客户引至微信等平台上进行交易,这样就完全绕开了网购平台的监管。


广东用大数据打假


互联网技术成为了假药销售的温床,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又是制约假药销售的手段!有业内人士指出,虚假药品销售信息在网络中无处不在,以目前的监管手段和技术难以溯源。


食药监部门可加强与掌握海量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数据分析创新监管技术,实现精准溯源。


而各地的监管部门也正在行动中。记者从广东省食药监局了解到,日前省食药监与阿里巴巴就食药安全治理签署了合作协议。


“充分发挥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作用和阿里巴巴大数据资源优势,加强在数据交互、协作处理、案件协查、数据共享、联合打假等方面的合作。”省食药监局局长骆文智表示,广东省食药监决定在已有监管基础上,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联合打击机制。


省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郭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击网售假药最大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省食药监局希望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打造一个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帮助企业平台做好内控,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有涉及假药销售的信息反馈到监管部门,从而提高食药监等主管部门打击网售假药的精准度和效率。


医药电商(ID:drugbox):传统药企拥抱互联网的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