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关键在于师承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2000多年来的传统中医,素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传授诊疗理论和经验,直至今日,这一精神仍未改变。不过,中医药传承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对师承方式做了明确规定。


如其中的第十五条,给出了“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具体办法。在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在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中医药法》对“师承教育”给予了充分重视,并确定了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医馆和药店来说,名医固然是医馆和门店的招牌,但毕竟人数有限,而师徒传承能够帮助包括国医馆、药店在内的中医药行业更好地扩充人才队伍,当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时,大量的人才储备将对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那么,师徒传承在如今的中医院是怎样一种现状?药店和中医馆能恢复以前的师徒带教模式吗?我们分两期来探讨。


关于中医师徒传承最早的记录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用了10年才等来一个怀揣禁方书的师父;长桑君10年寻找,才找到一个衣钵传人。中医师徒传承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备受行业关注。有人认为,“复辟‘师徒传承’只会满足少数人膨胀的私欲,不仅无法振兴中医,反而会使中医迅速走向腐朽和堕落。”事实果真如此吗?


师徒传承是更为精细的传授


国医大师、广东省中医院教授禤国维认为:“学校传授的都是基本理论,而师徒传承则是更为精细的传授”。据了解,禤国维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会修改学生写的医案,对背诵中医学典籍提出严格要求,还会让学生对自己诊疗的病人另开药方,作为促进学生医术精进的考验和手段。


通过“师带徒”模式,禤国维的弟子已经桃李遍天下,行过拜师礼的8名入室弟子如今也都成为了中医学界的骨干。其中,弟子陈达灿是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在特异性皮炎领域的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课题;卢传坚是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刘巧则成为海南省皮肤病医院院长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儿中心主任罗颂平出生在中医世家,是其父亲——中医妇科泰斗罗元恺开创的“罗氏妇科”的学术传人。罗颂平认为,学校教育和家传绝学共同滋养了她在中医妇科学上的扎实功底。学院派传承更系统、更规范,少有门户之见。相比之下,家传师承更接地气,一般都是学徒在侍诊的过程中向师傅汲取知识,因而更能注重个性化的教与学,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强化中医思维和动手能力



中医讲求望、闻、问、切,一名中医师想要做好中医四诊,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临床中反复实践,通过与患者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掌握到中医望、闻、问、切的精髓,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常识表面。有人称,只有经历过师徒传承的中医医师,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中医。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在继承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包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按照中医传统模式的流派传承、坚守中医经典理论是一种模式,推进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以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也是一种方式。大家殊途同归,但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都要相互尊重,坚持中医药自身规律。


对于学院化教育会肢解了中医师承精髓的问题,张伯礼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偏颇的,师承和院校教育都各有优劣。因此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院校培养是主渠道,但要和师承教育紧密结合。当然,中医的规培和西医的规培,虽然形式基本一样,但内容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医规培的三年里,要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中医动手能力,把中医的精华传承下去。


中医的伟大在于辨证施治


2001年,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医疗系统中率先拜师全国名中医,启动“名医工程”,聘请邓铁涛、颜德馨、周仲瑛等15位全国名老中医来院带徒。第一批徒弟学成后,马上接着带第二批学生,实施“集体带集体”模式。不仅如此,他们还组织“杏林寻宝”活动,将散落在民间的拥有特色疗法的高手请入医院。如今,广东省中医院开创的“集体带集体”授徒模式,已经在全国中医院产生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中医院采取类似模式培养中医骨干。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中医的师徒教育又逐渐出现了新的形式——依靠中医智能云系统,更多大师们将自己的真功夫以更精准的方式传授给更多的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以造福更多的人。


国医大师王琦也带领弟子们自主创办了王琦名医传承网站,并于2016年上半年成立“国医大师王琦互联网工作室”,通过远程特需问诊模式,为基层医生提供医案点评、处方指导,实现临床经验、原创技术的零距离传播。


张伯礼说,中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病机如何变化,我们总能根据中医之“道”,针对不同的病情表现状态(证候),给出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太需要中医药界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现代科学手段,深入学习、研究、挖掘中医药这个宝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