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农业专家突发脑溢 生命最后还捐器官救了5人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7月10日下午,60多名村民自发租车8辆,赶到台山市人民医院,默默列队送别本地植保专家黄先生,他被一辆救护车接往省城广州。

7月11日中午,二次脑损伤评估判定为脑死亡的黄先生,由儿女送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手术室,撤下维生机器,捐出一肝二肾双眼角膜。他一生科技助力奉献,生命的最后还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性命,让2名眼角膜损伤患者重见光明。

“爸爸,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

7月11日11点,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监护室,55岁的黄先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胸口平稳起伏着,但其实已经全靠众多的机器维持着生命。


“爸爸,爸爸,我们会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您放心!”穿着防护服,来到病床前与黄先生最后告别的,是他一双儿女。掀开床单,黄小姐握着父亲冰凉的手,哀恸万分,一再哭着说“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等着我,到时不要再一睡不起啦,别这么任性了……”

中午12点,医护人员、黄家儿女一起,将黄先生送入手术室,在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李劲东的见证下,完成器官捐献。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各站一边,向手术台上的黄先生遗体深深鞠躬、致敬、默哀。

高血压+脑出血夺走了他的生命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掌声,仍自芬芳!”黄小姐看着父亲今年5月1日发在朋友圈的消息,配图的正是他爱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青绿农田,不禁再度失声痛哭。

没有人想到,55岁的壮年植保专家,一朝倒下,再也没醒过来。

据黄妻回忆,7月2日早上,黄先生起床,摔了一下,起来觉得有点晕,“问题不大”黄先生站定一会儿,说了一句就照常忙去了。没想到中午还是晕,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到社区医院输液。没想到了下午3时左右,情况突然不对劲了,黄先生出现神志不清,而且双手一直发颤,随即,社区医院将其转诊到台山市人民医院。

可是,到了医院,黄先生已经因为脑血管出血,导致呼吸衰竭、昏迷不醒等,而且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经当地医院全力监护和内科治疗后,还是未能挽救病人,最终八天后,医生给病人家属下达了黄先生脑疝形成,随时都会心脏停跳的病危通知。

民间称这种情况是“脑溢血”,如今,黄家慢慢接受黄先生最终病情。亲人们回想,一辈子忙科研的黄先生有近30年烟龄,患高血压几年了,颈椎也一直有问题,不时有头晕、胸闷,可他总是不当一回事,别人一求助,就急急赶了去,根本顾不上身体调养,最终高血压,加上脑出血,夺走了他的生命。

器官捐献 尊重他一生助人的意愿

也许还值壮年,黄先生从未与人谈起过生死,不过,当“脑死亡”的两次脑损伤评估结果摆到黄家人面前,医生询问患者生前有没有捐献器官的意愿时,大家还是止住了悲伤,仔细考虑起来。

黄家儿女还记得,得知事情的乡亲、父亲朋友、二伯等亲属们,二话没说,就赶到一起,五六桌人一起商议。尽管有几位老一辈的女性主张“留个全身好上路”,但更多的共识是,黄先生一辈子做了数不尽的好人好事,帮助别人几乎已经是他的习惯了,在生命尽头,竭尽最后全力救别人性命,应当很符合他的助人意愿,于是,大家与直系亲属一起,含着泪却坚决在在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向医院、红会提出,愿意等黄先生走后,捐献他的器官用于挽救他人的生命。

“爸爸走了,但他的肝肾救了人命,他的眼角膜移植到其他病人身上,谢谢他们,替爸爸延续生命,继续看着他努力一生的世界、农田!”黄家儿子说。

他是华农毕业的基层植保专家

其实,在省中医的救护车到台山接黄先生来广州之时,特别动人的送别场景已上演过。得悉黄先生病情的60多位村民、友人,自发租了8辆车,从乡村赶到台山市人民医院,从门诊大厅到救护车边,静静地排成两列,帮着扶床、抬架子,眼泪盈眶。

村民们说:“他是我们的好专家啊,慢点走!”

原来,现年55岁的黄先生,一直是村民心目中的“大知识分子”,上世纪80年代中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分配到恩平农业部门工作,之后又调回家乡台山市,一直从事基层植物保护、农作物增产增收、农作物防虫害工作。

1999年,黄先生被省农业厅植保总站评为“广东省植物保护先进工作者”;1999年9月,他的“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粤香占快速推广”研究项目,获评台山市科技研究(开发)三等奖;2000年8月,他的“消菌灵的推广及应用”项目,又获台山市科技研究(开发)三等奖。

其实黄先生到底获了多少科技奖,别说儿女们,就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因为他从未炫耀过,倒地入院陷入昏迷期间,家人们忙于奔忙照顾,也一直没好好清理寻找东西。

他“助产”的冬瓜长一人高

黄先生的大女儿黄小姐,如今在东莞成家、工作,小儿子还在上技校,只有大儿子毕业后跟着父亲,经营一家化肥农药店,算是跟师学技术。

儿女们说,父亲是典型的埋头苦干型,很少叫苦,也很少跟家人说起工作,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总是不在家,时间十之八九在农田里,跟农民们在一起。

“跟师后才知道,父亲多受乡亲们欢迎!”大儿子回忆说,原来父亲跟其他人不一样,他经营化肥农药,总是手把手教乡亲改进水稻、冬瓜等等农作物的种植办法,指导怎么按配方兑药,盯着用药用肥的时间、用量,操心得不得了,甚至跟到人家田里,核对虫害情况。

黄家儿女最记得,有一次,靠近上下川的小镇,有家六七十亩田的人家,请了工人帮着耕种,在别处买了农药施用,结果出了岔子,一季水稻差不多要绝收了。听了黄专家“大名”来上门求教,父亲饭都顾不上吃,就跟着跑人家田里了,忙了一天,查清是农药施用没有按时按份量,于是帮着做了调整方案,天天泡人家田里指导,足足一星期,终于救了四五成回来。“父亲天天开着摩托车,来回就要跑两小时。”

女儿黄小姐离家远,近两年看父亲的微信朋友圈,“才知道父亲好厉害的”。种植在黄先生的指导下,种出来的冬瓜个个巨大,1.3米、1.5米长的多的是,“有的比你还高”黄先生跟女儿打趣说,他高兴得带着两个儿子去义务帮家户收瓜。

耕田不易,遇到农户经济周转不了,或者水灾、风灾后农民要拯救水稻灰穗、失产,黄先生总是少收人家的化肥、农药钱,有的农民笑说“他是农业慈善家”。

乡亲们也非常感恩,总是给黄先生送自产的甜椒呀、瓜菜呀,黄家从来不用买菜蔬。

文 |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马麟、李雪

图 |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