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用雕塑传递“医患”温情与尊重

来源: 卫生计生文化推广平台/wsjswhtgpt


在浙医二院门诊楼前,有两尊雕塑用红布罩着。雕塑中一位身穿长衫的外国人和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国孩子互相鞠躬。



这组雕像出自一张有百年历史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中的男主角梅滕更医生在查房的过程中,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梅医生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这一老一小,一高一低、一中一洋相互鞠躬的场景,成为一个温馨、永恒的画面。


雕塑与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和谐医患关系。既有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也是患者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


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院长梅滕更,1856年6月10日出生于苏格兰西南部艾尔郡。1881年,25岁的梅滕更来到杭州,最初的落脚点是戒烟所,用来接诊戒烟病人和因烟草而患病的重症病人,每天要接诊250多个患者。由于医师素养好,对患者体贴、照顾周到、和谐相处,广济医院从未发生过医患矛盾、伤医事件。


梅滕更把杭州的情况告诉教会,希望建造新的院舍。很快,教会方面提供资助,梅滕更和他的助手建起“广济医院”,取“广济救世”之意——这就是浙医二院的前身。


梅滕更院长在自传中提到,他理想中的好医生,应该具备3个H,Head(知识)、Hand(技能)、Heart(良心)。


当年有个四五岁的小病人,从来不笑。一年冬天,小病人穿着厚棉袄,像个矮脚鸡,梅医生就模仿大公鸡,把腰弯下来,慢慢直起,身子往后仰学鸡叫,“咯咯咯”打鸣,小病人忍不住“哈哈哈”大笑,梅院长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