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首日 三伏贴火热登场

来源: 麦积卫生计生监督/mjwsjsjd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医生为患者贴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医生在为小朋友做贴敷。

受母亲影响,小赵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尝试“三伏贴”。

张大爷一大早从通州赶到北京中医医院排队接受贴敷疗法,贴敷结束后,张大爷匆匆吃起了早饭。

  “嫂子,明天就入伏了,可别忘了带婷婷去医院贴三伏贴啊!”7月11日深夜,已经入睡的陈女士被小姑子的电话给吵醒了,小姑子叮嘱她不要忘了第二天的三伏贴。

  “我已经坚持贴敷5年了,疗效还不错。”81岁的韩阿姨12日早上6点钟就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候贴敷。

  夏日炎炎,北京市民们对三伏贴的热情不减。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夏治三伏贴一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7月12日是入伏首日,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兵分三路,分赴北京各大中医医院和社区医院,在感受到夏日热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北京市民对三伏贴的热情。

  三伏贴的“回头客”

  “何大爷您来了,今年还是我给您贴。”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李医生一眼就认出了何大爷。何大爷每年都会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三伏贴,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

  “我以前咳嗽特别厉害,一开春就更严重了,甚至咳到胸痛,吃什么药都不管事儿。贴了三伏贴后,感觉一年比一年好,不仅咳嗽的症状减轻了,连感冒都比以前少了,这三伏贴是真的管用!”何大爷告诉记者。说话间,李医生手起贴落,一会儿工夫就贴好了。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大厅里,张阿姨坐在三伏贴专区的等候区,紧紧攥着手中的叫号单,全神贯注地听电脑叫号。张阿姨去年在西苑医院贴过一次三伏贴,感觉自己咳嗽痰多的老毛病有了缓解。今年她又顶着酷暑,早早到医院排队等贴敷。“听人说这得贴3年才能有明显疗效,我准备坚持贴下去,当个三伏贴的‘铁杆粉’。”张阿姨说。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三伏贴专区,一对正在吃早点的银发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一大早就从通州赶到北京中医医院,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张大爷告诉记者,他患有慢性喉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多年了,前两年的贴敷让他的症状有了明显减轻,这是他第三年来医院贴三伏贴了。

  三伏贴的疗效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北京市针灸学会对此做过一个长期跟踪调查,据北京市针灸学会会长王麟鹏介绍,学会以3年为一观察周期,对2012~2014年共19567例三伏贴患者进行了有效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连续3年参加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患者,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年发病次数、年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年哮喘或过敏总天数呈逐年递减。数据显示,相较于2011年,2014年的年发病次数减少49.5%,年急诊次数减少66.5%,年住院次数减少37.0%,年哮喘或过敏总天数减少54.1%。


  “新粉”也来试试水

  和“铁杆粉丝”张阿姨不同,穿着靓丽连衣裙的李女士是三伏贴今年的“新粉”。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周围贴三伏贴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现在城市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我又有咽炎和鼻炎,所以冬天有雾霾的时候就特别难受。我的同事去年贴过,说效果挺好的,所以今年我也过来试试。”

  凭借着对抗雾霾的良好疗效,三伏贴已然在年轻人群体当中掀起了热潮。当然,年轻的“新粉”跟中老年粉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当中老年粉丝们还在门诊大厅排队挂号时,年轻的“新粉”们已经提前在手机支付宝平台上挂好了号,直接去取药了。“我就是用支付宝挂号的,这边真的很方便,可以不用来现场挂号。”李女士说。

  在北京中医医院,能见到不少年轻小伙子的身影。“我是第一次来贴三伏贴,如果有效果的话,我明年再接着来。”今年24岁的小詹患有慢性咽炎和过敏性鼻炎,在父母的推荐下,小詹决定试一试三伏贴。在此之前,小詹曾尝试过在网络平台购买三伏贴自己在家贴敷,但因为找不准穴位,他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

  小赵本来是陪母亲来贴三伏贴的,他自己这阵子嗓子也挺不舒服,在咨询处咨询了医生后,决定也去挂个号,试着贴一次。“我妈已经贴了好几年了,我看我妈贴得还挺管用的。今年我自己也有点咳嗽,打算来试试。”小赵说。


  社区贴敷更方便

  “我觉得社区挺方便的,而且医生也不错。大医院里人实在是太多了。”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女士带着女儿月月也来贴三伏贴了。据严女士介绍,月月4岁时患了重感冒,咳嗽十分厉害,打针吃药折腾了两个月也不见好。后来,严女士尝试让女儿喝些中药,两个星期后咳嗽就止住了,自此严女士便对中医药疗法十分信赖。在听说三伏贴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后,严女士早早开始打听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伏贴工作开展时间,提前3天挂好了号。

  “我们中心每年都有很多患者来贴三伏贴,今天上午刚过10点,就已经有80多位病人来贴了,其中有很多老面孔,也有一些新面孔,很多都是听家人朋友介绍来的。”李医生正在整理上午贴三伏贴的处方单,她告诉记者,三伏贴在社区一直深受欢迎,今天上午她和科室的几个医生可忙坏了。

  周奶奶今年不想去医院排队,但又担心社区的三伏贴用药和大医院的用药不一样,效果有差异,于是就决定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一番。事实证明,周奶奶的担心是多余的。近两年来,北京市开始在全市调配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由北京市中药研究所负责药物的统一定购与配送。“这样一来,除远郊区县的少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基本上实现了‘温阳化痰穴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此外还有几家大型三甲中医院沿用了自己的院内制剂。”王麟鹏说。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已经将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纳入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工程,在基层社区中规范贴敷药物、价格、病种,并经过统一培训,统一了贴敷穴位、方法和技术流程,每年在社区贴敷的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2016年,北京市16个区的二级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为约6.72万人提供了三伏贴服务。(本报记者 黄蓓 陈计智 实习记者 赵丹 摄影报道)

>>>>链接


  “三伏天”是怎么来的

  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 王烨林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三伏天”概念,古人赋予了很多生动的内涵。

  入伏的天文学背景 天道速,地道迟

  在传统文化中,“阴阳”具有运动变化、此消彼涨的属性,对于一年来说,阳气之盛极在午月夏至这一天,夏至也是具有天文学意义的,此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地球的北回归线,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这一天日照时间最长,日晷上正午12点时指针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这是“天道速”,那么为什么此时不是最热呢,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吸收、转化热能的过程,故接下来的未月阳热才表现出最盛大的一面。对于一天来说,阴阳的变换亦是如此:一天之中12点(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而地面气温却是下午2点(未时)最高,道理是一样的,这便是“地道迟”。


  入伏的传统历法背景 以庚日算伏天始

  以上可以看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有一个过渡、转化的阶段,以庚日计入伏天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

  “伏”有避匿之意,除此之外,“伏日”当与“伏腊祭”有关,反正就是与农耕社会的祭祀有关,悠久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对于伏天的理解有五行的理念渗透其中,而金是五行之一,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在天干地支的系统中,庚属于五行中的金,而且是阳金,在干支文化中,阳化气、阴成形,庚金算是入秋后五行金气开始流行的先头部队。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总称“三伏”。末伏开始的庚日一定是要在立秋后的,所以有时中伏与末伏会间隔20天,比如今年的末伏开始时间就是立秋后的8月11日的庚午日,距离中伏7月22日庚戌日,即间隔了20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这里面其实有两套历法系统。

  简单地说,以24节气为划分的历法是太阳历,即根据太阳的运动划分时间制定耕种规律;而传统历法中还有一种叫作干支纪历,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而成的60日循环(奇数天干与奇数地支相配,偶数天干与偶数地支相配),年月日都是如此,而干支纪历是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运算系统,这其中数中有象、象中有理,古人设定伏天系统在立秋后开始末伏这个节骨点上坚决不妥协,而不是两种历法各行其是、互不干扰,这体现了一个理念,即“交接”的思想,这便是过渡与转化,因为立秋算是秋天的起点,末伏开始于立秋后,就像跑接力赛,这最后一棒必须交到等待着的队员手上,才算任务完成——立秋接棒开跑,而末伏还会热一段时间,但是热势已去,仍然是“地道迟”的原理,或者理解为惯性。这思想体现到对于“夏至三庚数头伏”设定中,一方面是对于气候的观察与生活的实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人在制定历法祭祀、规划生活方面,传统文化对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入伏的内涵,是双方面的,是承前夏火而启后秋金的过渡交接阶段,而“庚”金所设定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超前的趋势。变化在时间轴中所呈现出不同的“现象”,但是看到现象之时其实只是一种结果的呈现,万事万物运动的转化其实已经在变化产生前无声地酝酿,直到达到某个时间节点才呈现出一种现象来。


  综上所述,可以推想,古人对于“三伏天”的设定即是理解了这样的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实际上是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而治未病的前提是“料敌在先”治于“未乱”。因此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是治未病固然没错,但是这样的说法还很粗糙,为什么冬天的病可以夏天治呢?不仅仅是将陈年寒气趁夏天热把它们逼出去。当我们理解了三伏天的着眼点是金,是过渡与转化的科学规律,是夏季到冬季之间秋气的提前干预,是将人放置到天地自然中去考量的天人相应观,我们就能够理解很多理论与方法,乃至于完善与改进三伏贴的体系,甚至于创造出更多的治未病方法。

(责任编辑:朱蕗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天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网络红页

http://site.conac.cn/www/284062804/60593441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