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绝学:一味能治咽炎、乳腺炎、高脂血症的妙药,一般人想象不到!

来源: 中药百科/zhongyaobaike
☀孩子感冒咳嗽,快试试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实用,非常有效!


中药,给人的感觉,或许很神秘,一些看似寻常的东西,怎么在中药的世界里,就成了宝贝?比如皂角刺,其实很多人是听说过的,但它既能治咽炎、乳腺炎,又能治高脂血症的功效,很多人一听就蒙圈了,全然不知所云!但名医徐志瑛就用皂角刺来治过这些疾病,一起来看看吧!



01 皂角刺功效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又称皂荚刺、皂角针、皂针、皂刺和天丁等,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破坚削积、活血祛瘀、祛风杀虫之功效。


02 用药经验


《本草纲目》记载,皂角刺能“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本草崇原》记载,皂角刺能“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现代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肿瘤等作用。


徐志瑛教授认为,皂角刺能“通闭塞,疗壅滞,促使脓腔溃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能促使脓痰从气管排出,临床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慢支、哮喘、慢性咽炎、痈疽初起和脓成不溃之疮疖、慢性滑膜炎、乳腺小叶增生等,效果甚佳。皂角刺还能“通行全身经络,搜刮在脂膜经络之中之无形之痰”,临床用于肥胖、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


03临床治验

案1


费某,女,28岁,职工。


初诊日期:2002年11月1日。


3个月前不慎着凉后出现咽痒、干咳,每于大声说话或吸入刺激性气味后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当地医院诊为慢性咽炎,经用抗生素治疗近两个月无效。查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可见增生的淋巴滤泡,双侧扁桃体刚可及,两肺听诊无殊。


诊断:慢性咽炎。


辨证:外感风寒,郁久化热,炼津成痰,痰热相搏,凝滞咽部为病。


治则:清热泻火,祛痰利咽。


处方:金荞麦30g,炒黄芩12g,重楼12g,射干12g,皂角刺12g,桑白皮12g,浙贝母20g,桔梗12g,生薏苡仁12g,炒薏苡仁12g,人中白12g,地肤子12g,寒水石12g。7剂,水煎,分两次服,并嘱多饮开水,勿大声说话。


二诊(2002年11月8日):咽痒已除,咳嗽明显缓解,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金荞麦30g,炒黄芩12g,射干12g,皂角刺12g,桑白皮12g,浙贝母20g,桔梗12g,生薏苡仁12g,炒薏苡仁12g,人中白12g,寒水石12g,生白术12g,防风各12g。7剂,水煎,分两次服。


续服两周,诸症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多为风、火、痰、虚、瘀、郁互结于咽所致。本例为外感风寒,郁久化热,炼津为痰,痰热相搏,凝滞于咽部为病。方中金荞麦、黄芩、寒水石、人中白清热泻火;重楼、射干利咽消肿;地肤子清热利湿;桑白皮、桔梗、浙贝母祛痰宣肺止咳;皂角刺功善祛风消肿,引药上行,治上焦病。诸药合用,故能取效。


案2


叶某,女,31岁,未婚。


初诊日期:2003年4月1日。


近半年来双侧乳房时有胀痛,多于月经前加重。近1个月来左侧乳房可触及蚕豆大肿块,月经准时,经色暗红,时有血块,寐差,舌质偏黯,苔白,脉弦滑。查左侧乳房右下方可扪及一2~3cm的肿块,边界清,压痛轻,局部皮肤无红肿,腋下淋巴结无肿大,红外线扫描提示左侧乳腺小叶增生。


诊断:乳腺小叶增生。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涤痰软坚。


处方:柴胡12g,炒当归12g,川芎12g,广郁金12g,制香附12g,皂角刺12g,山慈菇12g,炮山甲12g,王不留行12g,茯苓12g,焦山栀9g,青皮9g,陈皮9g。7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2003年4月8日):1周后乳房胀痛缓,寐已安,舌质偏黯,苔白,脉弦滑。


处方:柴胡12g,炒当归12g,川芎12g,广郁金12g,制香附12g,皂角刺12g,山慈菇12g,炮山甲12g,王不留行12g,茯苓12g,生地黄9g,熟地黄9g。7剂,水煎,分两次服。


继服两周,乳房肿块消失,诸症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为七情忧思,肝气郁结,脾气壅滞,瘀痰结聚于乳腺而致病。治当疏肝解郁,化瘀除痰软坚。皂角刺辛散温通,有软坚透络之力,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活血软坚之品相须为用,可使痰瘀祛而肿痛自消。


案3


王某,男,35岁,厨师。


初诊日期:2002年11月29日。


发现血脂升高2年。近半年来常感头晕、乏力、腹胀,近日来诸症加剧,且大便干结,1周2次,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但近半年来饮食已有所控制。曾服用脂必妥等降血脂药3月余,疗效欠佳。查体形体偏胖,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及,血脂:TG6.82mmol/L,CHOL9.62mmol/L,肝胆B超示:轻度脂肪肝。


诊断:高脂血症。


辨证:恣食肥甘,脾胃受损,痰湿中阻,上蒙清窍。


治则:燥湿健脾,祛痰息风。


处方:炒苍术12g,炒白术12g,皂角刺9g,姜半夏9g,全天麻9g,川黄连6g,炒当归15g,葛根30g,玉米须30g,苦丁茶20g,绞股蓝20g,佛手片12g,芦荟1g。7剂,水煎,分两次服。并嘱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服药3周后,头晕等症消失,复查血脂,各项指标均已恢复至正常范围。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高脂血症多为素体禀赋不足,或恣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而为病。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闭清窍则可见头晕、乏力等表现。“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痰乃湿化,故治疗从风、痰、湿论治。方中皂角刺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同用,共奏健脾燥湿、祛痰息风之效,使血脂下降,诸症消失。


本文选自《徐志瑛学术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志瑛学术经验集),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



【每日一猜】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每日下午5点左右留言处公布答案哦~

欢迎大家多多参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伤寒论经方学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传统中医,分享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经方有关的医案、医话等文章。


中医师承|拜名医为师,考执业中医


官方授权招生 | 广东省中医药局行政支持

三年出师,一年实习,第四年考证!

面向全国招生,每月两期公证!

圆民间中医人的持证行医梦!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报名学习

点『阅读原文进入报名学习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