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 长夏多湿热,养生护好脾

来源: 宝仁堂医药/baorentang1984


我们都知道,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夏秋之间还有个长夏。何谓长夏?长夏是指阳历的七八月份或者阴历的六月份,人们所说的“梅雨”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中医认为,长夏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脾喜燥恶湿,该如何理解呢?脾属土,脾土湿润才能生育万物,但但如果土壤过度湿润的话,反而导致植物腐烂不长,对应到人体,就是脾脏不能输送饮食水谷到身体各部,水谷反而向下流注,出现吃什么拉什么的病症,中医把这种病症叫做“完谷不化”。自然界的长夏时节,湿气就比较重,故长夏养生应谨防湿热之气困扰脾脏,要健脾胃,祛湿热。



食疗健脾祛湿

1.清拌茄子


材料:架子500克,香菜15克,蒜、麻酱、盐各适量。

做法:将茄子洗净切片,入锅蒸20分钟,取出入小盘,用小勺压成泥状;香菜洗净后切小段,蒜捣成泥状,麻酱用凉开水调稀,并与蒜泥、香菜、盐与茄泥一起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2.橘皮茶


材料:橘皮10克(鲜者加倍),冰糖适量。

做法:橘皮和冰糖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功效: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3.西瓜翠衣茶


材料:西瓜翠衣

做法:西瓜皮洗净后切下薄绿皮(西瓜翠衣),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白糖适量,凉后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止渴,利小便。



敲后背、揉胸腹可健脾祛湿

在长夏按摩胸部,可开胸顺气,促进心肺的血液循环;按揉腹部,能改善胃肠蠕动,大便溏泻可止,秘结可通。用保健锤敲打后背、揉胸腹,适当出些汗,可活血通络,祛寒除湿。如能长期坚持,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可振奋阳气,增强体质,疏通经络,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预防骨质增生及滋养全身之目的。此法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腰背酸痛、胃肠功能紊乱、便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肝郁不舒、心脏疾患、呼吸系统疾患等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运动健脾祛湿

运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防止病邪的伤害,通过运动出一身汗,不仅可以发散体内的湿气,还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但切记,运动出汗适可而止,机体感觉舒服就足够,千万不可图一时之快,过度运动发汗会导致机体缺水不适。适宜的运动是养生的一大法宝,大家千万不要轻视。


起居健脾祛湿

起居指的是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和居处及活动的环境而言。长夏时节,在外活动应避暑热,防湿邪。室外阳光充足时,居处及活动环境宜通风透光,远离湿地水域,保持干燥和空气流通;室外阴天雨雾时,应该尽量少开窗户,湿度应保持在50%~60%。此外,穿衣、盖被宜宽松舒适,盖轻薄松软的毛巾被,有利于散热透湿。


7时至11时是醒脾的最佳时间



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中属中央,在五气中属湿,在五脏中属脾,在五体属肌肉。长夏里容易湿邪困脾,诱发乏力、头晕、食欲下降、浑身酸懒等脾虚症状。此时健脾,醒脾尤为关键。中医学认为,7时至11时是脾经、胃经运行的时间,健康人群在这个时间段应通过饮食及调整情志的方法养脾、健脾。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的人群,则一整天都要注意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