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三伏天,做好这七件事很关键!

来源: 海阳市中医院/haiyangzhongyi

三伏天

一年中最热


今年的三伏天前后一共40天,

当真是三伏天里的Plus版,

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到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


这就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又将进入高发期。

想要安然度过,7件事可千万别马虎!



输12

为何三伏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飙升?


首先,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第二,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第三,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第四,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做好7件事,给心脑血管"降温"!

因此炎热的三伏天,中老年人更应注意自身变化,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调养方法,安然度过炎夏。

1

降压药按时吃,千万不能随意停


脑出血的发生,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当血压骤升的时候,血管无法承受压力,就会形成破裂。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服用降压药,在身体感觉良好的时候擅自停药。


这种做法会让血压突然蹿升,令血管难以承受,形成不可挽回的恶果。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


2

晨练别太早,保持平静的心态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早上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尽量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另外,情绪激动也是诱发血压骤升的重要因素。切忌大怒,保持心态平和。

3

高温时,避免冷热交替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4

严格监测血糖,以免血糖过低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患者反倒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


因此要定时的检测血糖,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控制血糖。


5

不要猛然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检出率越来越高。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猛回头,或者做颈部的按摩,以免意外发生。


40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尤其是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6

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


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随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观念,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7

配合食疗效果更好


这里介绍几款夏季常用食疗方,供心脑血管病患者选用。

芦笋:保持血管弹性

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可以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芦笋所含的槲皮黄酮有增强毛细血管弹性的作用,可以对脑出血起到预防作用的。


用法:芦笋洗净,切断,放入沸水中加一小勺盐,烫一分钟;捞出芦笋,混合生抽、盐、芝麻油凉拌即可。



莲心饮:去心火

莲子性味苦寒,善清心火,沟通心肾。主治心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唯便溏者慎用。


用法:可取莲子心15个,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三伏天做好7件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

这条信息值得让身边的朋友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