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近期儿科急门诊发热病人骤增,医生推荐预防宝宝感冒须知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近2周来儿科门急诊的发热病人骤增,其中有不少患儿具有流感样症状(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干咳等)。各中小学及幼儿园都陆续在近2周放假,但是放假前不少就诊患儿家长表示,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聚集性发热。

广州的流感高发期主要在每年的3-7月份,且近期天气高温多雨、气候反复,使得发热病人数量持续高企。广大市民仍需注意预防流感,不能掉以轻心。

一、流感会有什么样症状?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流感的症状一般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

二、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症状了,应该怎么办?

日常护理

1. 充足的睡眠对恢复抵抗力、杀灭病毒有很大的帮助。

2. 室内注意通风,同时减少患儿体力活动的量,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

3. 发热患儿应多喝水,保证水分充足。

4. 孩子的物品、衣物、床单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5. 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其他小孩,应该尽量隔离开来。教育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之后应洗手。

6.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7. 不能过早给患儿进补,荤食一般在病情明显改善后1周才能开始从少量逐渐增加。

8. 中成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孩子反复高热,使用退热药退热效果不佳,或者精神疲倦萎靡,或者出现咳嗽、呕吐等其他症状,年幼儿出现拒食拒饮等情况,均应前往医院就医。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饮食原则

感冒期间的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可多吃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忌过食肉食、辛辣、冷饮、油腻食物。感冒见大便稀溏时,应少量多餐。

风寒感冒者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包括冷饮、冰淇淋等;忌食寒凉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可选择温性的食品,如生姜、白葱、豆豉等,可多食橘子、甜橙等水果。

风热感冒者要忌食酸涩、辛热食物,还要忌食肥甘厚味的食物。中医有“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一说,指热病患者或热病刚退时,吃肉食则病迁延不愈,且能使病反复发作,故风热感冒不尽者不宜食肉。应吃辛凉清淡的食品,如菊花、白萝卜、甜梨、甜橙等,可多食生梨、哈密瓜等水果。

感冒的患儿可参考以下对症食疗方

1. 姜汤苏叶汁

组成:生姜6g,苏叶5g,红糖适量。

用法用量:生姜洗净,切片,与苏叶同放入锅中,加清水300ml,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适量,待糖溶化即成。分次温服。

功能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型。

2. 金银花山楂汁

组成:金银花10g,山楂10g,蜂蜜15ml。

用法用量:金银花、山楂洗净,加清水500ml,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可。分次凉服。

功能主治:用于外感风热型。

3. 西瓜皮荷叶茶

组成:新鲜西瓜皮250g,鲜荷叶30g。

用法用量:西瓜皮、荷叶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清水800ml,煎煮30分钟,取汁即成。分次饮用。

功能主治:用于外感暑热型。

中医外治法

可以采用刮痧等中医疗法。以刮痧为例,本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等功能,可用于外感、伤暑等病症。


针对流感等病毒感染,中药、刮痧等中医疗法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三、还没得流感,有办法预防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家中的地面、桌面、物品及门把手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天气条件好时应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当然,还有不少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就是流感疫苗打不打。我国对流感疫苗接种已制定相关指南,原则上6个月以上的儿童,无禁忌证的,均可接种,而现有的疫苗不能用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此小于6个月婴儿的家庭成员、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接种疫苗可有效减少婴儿罹患流感的几率。接种后2-4周机体产生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建议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而未接种者在整个流行季节均可接种。(疫苗接种禁忌症:对卵蛋白或疫苗成分过敏者,急性发热者,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近期高温多雨,暑气逼人,可以尝试上文提到的西瓜皮荷叶茶清暑热预防流感,淋雨感暑后可用藿香正气丸(口服液)解表祛湿。


附:急性外感病小儿推拿手法

(推拿课件链接: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推拿家长学校2017年第一期课件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医师 倪晓良

推拿课件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陈秀梅


参考资料:

1.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

2.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4-2015.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2.

3.许尤佳:《儿童保健与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