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这些穴位贴敷的秘密你不能错过!

来源: 山西省中医院/sxszyy66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山西省中医院」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文:肿瘤一科    王蕊敏


三伏天,这些穴位贴敷的秘密你不能错过!


穴位贴敷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中药外敷之先河。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宋明时期,中药外治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内容。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用。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清代,可以说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不少中药外治的专著,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最为著名。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本法治疗疑难病种。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比如:加入化学发热剂配制成的熨贴剂、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剂、使药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的药膜状固体帛制剂或涂膜剂、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运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提取而成,打破了传统治疗理念,浓缩治膏精华,透皮透肉透骨,层层穿透,深层直达病灶,快速修复受损的关节骨、半月板,恢复关节软骨、半月板的韧性和弹性的骨病贴敷药剂等。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穴位作用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根据中医脏腑一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各种致病之邪滞留在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受到损害和影响,致使经络涩滞,郁而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百病生焉。此时,可能在经络循行部位(尤其在其所属腧穴部位)出现麻木、疼痛、红肿、结节或特定敏感区(带)等异常情况。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药效作用

清代·徐大椿曾说:“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除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外,还与皮肤所固有的可透性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证明,中药完全可以从皮肤吸收。经穴皮肤吸收药物的主要途径为:一是透皮吸收。二是水合作用。三是表面活性剂作用。四是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贴敷方中的芳香类中药,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  



综合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这说明,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一、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二、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三、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四、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醋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五、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在防病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对于身体虚弱者的预防保健,临床常选用补肾健脾、疏肝养肺、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药物,贴敷于关元、气海、背俞、足三里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对慢性疾病的调理方面,穴位贴敷疗法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神经科等临床各科疾病的保健治疗,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几大类疾病的保健治疗效果较好。中医贴敷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还能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病程短、病情轻的患者,连续贴敷3~5年,即可达到临床治愈之目的;病情重,病程长者,也可明显缓解疾病发作的频率与程度,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此类患者可终身贴敷。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的病症主要有:咳嗽、咽痒、脾胃虚弱,癌痛、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脘疼痛、不适,呕吐,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寒邪内存、阳虚、气血亏虚的患者。尤其是目前正是三伏天阶段,温度高、湿度大、潜伏在患者体内、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肿瘤细胞一也容易重新活跃,造成肿瘤复发转移。因此肿瘤患者在夏季三伏天进行中医外治调理,不但有助于安稳度夏,秋冬季也可以使病情稳定。同时根据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论,选择不同的贴敷种类给患者进行贴敷,比如:三伏贴、A型贴、D型贴、E型贴、止疼膏、复方藤芷膏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相应的专家就诊后进行中医外治。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2)贴敷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一些慢性病只要没处于发作期,病情稳定,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多加注意,因为此病会影响到皮肤伤口的愈合,为避免出现意外,做贴敷治疗前要提前向医生说明。


(3)贴敷当天不要洗澡,贴敷后更应该注意不能着凉。既然是选择在三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的“热”。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贴敷当天要避免过度吹电风扇,避免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因为遇冷毛孔会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但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汗液分泌增加,也会影响药物固定和疗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用电扇微风吹吹。此外,贴敷期间也勿洗冷水澡,避免雨淋、露宿在外等寒冷因素。


(4)穴位贴敷的时间需顺应人体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在最热的时机即三伏天进行扶正阳驱寒邪,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水泡、水肿、瘙痒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发生感染。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需仔细观察贴敷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需缩短贴敷治疗的时间,及时取下药物。一般来讲,第一次贴敷时应观察皮肤对药物的反应,尽量不要让皮肤出现水泡,以免影响第二次、第三次的治疗。


(6)如出现小水泡不要戳破,可立即用冰纱布湿敷,让其自然吸收;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等。大水泡则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放出泡液,使其干燥结痂。日换药1次,一般1周可愈。


(7)如第一次贴敷后出现了较大的水泡,说明您的皮肤可能比较敏感,第二次去时一定要向大夫说明,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皮肤的不适感。值得提醒的是,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发泡。


(8)穴贴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辛辣刺激食物,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多饮水; 最好适当吃些冬瓜、苦瓜等消热去暑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治疗事半功倍。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进食一些补益之品,如白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等,这种防病治病的方法与冬病夏治是一脉相承的。


(9)穴位贴敷的疗效与穴位、药物选择及中药的配方息息相关,尤其是药物的产地、配置、加工、质量控制等必须有严格的保证,这样才能确保贴敷的疗效,提醒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穴位贴敷。


(10)穴位贴敷外治法只是疾病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目前医院各科室开展的三伏贴是远期疗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贴了马上就好了。提醒患者每年一个疗程,连续贴3年,即三个疗程,效果好的可以继续贴。总之,穴位贴敷有适应症,有禁忌证,应根据个人病情选择,大家不要盲目去贴,而要到相应的科室找医生诊治后在再进行贴敷。



地址:山西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肿瘤科


电话:0351---4668081



· END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亦可给我们留言
谢谢


山西省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ID:sxszyy6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网络,如侵删,微信:gjx515702136

▍版权:山西省中医院,转载需授权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