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当“行善救人”成为家训

来源: 扬州卫生计生/yzwsjs9



当“行善救人”成为家训

                                                             

文 | 姜亚莉


1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每当听到“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总会想起刚进医院的情景。


12年前,我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党员,因为表现优秀留在了实习的单位,成为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还记得面试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学医啊?我慧心一笑,只是简单说了句,我喜欢。其实,我想告诉他,高考志愿时我从第一志愿到最后填写的都是医学院校,因为我想学医,因为我真的喜欢,因为我要做像父亲那样的人。



2


我的父亲虽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但我却为他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因为他用他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一名党员如何将“行善救人”作为毕身追求。


1977年,我的父亲经所在村大队推荐,成为扬州医专(现扬州大学)的一名学生,那时父亲一辈的人们,年轻充满激情和理想,早年同校毕业的吴登云就是他们的榜样。



3


那时的父亲感谢共产党带给他学习的机会,感谢共产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毕业的时刻,父亲毅然选择了回自己的家乡,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


每当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很激动,更多的是骄傲,他总会和我说,闺女你不知道啊,那时候爸爸家里穷,能被推荐到扬州上学,还是因为我赶上了好时候,人不能忘本,扬州虽然好,但是在这里学习的几年,我更感到家乡人更不易、更需要我。他们推荐我上学,我就要将自己所学的本领给老家人看病,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4


父亲这么教育我,他也是这么做的。还记得小时候,有老家的人找父亲看病,有的条件不好的,父亲还经常给他们垫付医药费,有时候还带到家里来吃饭。那时我不但不理解还很不高兴。随着我慢慢长大,看着老家人紧握父亲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看到老家人看着我那亲切的目光,看着来找父亲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我理解了,那就是父亲说的“行善救人”,那就是父亲说的“不辜负”。还记得高考志愿时,我把自己想学医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我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也会和父亲一样,将“行善救人”作为己任。



5


现在父亲已经退休,在家时还经常把我单位发的“两学一做”材料拿来细读,偶尔还和我讨论讨论。而我的孩子也已经5岁,他扮家家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医生,看着他像模像样的拿着“注射器”给小熊打针,嘴里还念叨着“小熊乖,不疼不疼”。我仿佛看到了小时的自己。我想,当“行善救人”成为家训,这就是一种传承。



i

love

you


作者:姜亚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此文获2016年扬州市卫生计生系统“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征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