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养生|大暑大暑,上蒸下煮

来源: 巴城社区卫生/ksspws

大暑至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一年之中最热的大暑来临

如何有效防暑,就要先了解大暑

01

何谓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大暑时节,太阳是白的,人却是黑的。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高温酷热就是这段时间最典型的标识了。

02

大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03

大暑天气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同时沿海地区的台风也是大暑时节的天气主角。

04

大暑习俗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05

大暑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吃姜暖胃,喝粥补气,饮茶消暑都是大暑时节非常推荐的食疗养生。

如何预防中暑

大暑节气,也是中伏的第一天,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由于闰六月的原因,今年的夏天格外长且难熬,三伏天的时间也更长,不管是南方、沿海地区的湿热还是北方、内陆地区的干热,全国各地的“火炉模式”早已开启,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吃不消,中暑的人不在少数。

关于高温天气,这份防中暑指南一定要看,小青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发的《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6版)》,详细整理了关于易中暑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中暑发生等问题。

在这种热到崩溃、没精神的日子里,我们就“趁热”看看这份防中暑指南中的问题,安全度过三伏天。

一、请注意:这几类人中暑风险大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肥胖人群、慢性病患者、高温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人群,另外,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会在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神经紧张的情况下,发生中暑。

二、你知道吗?这些中暑症状及解决方法

在高温环境下,根据症状判断中暑的严重程度,对症解决才是良策。

1.先兆中暑

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轻度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是一般不超过37.5度。

解决方法

应多喝白开水、到有阴凉的地方休息,也可以在前额或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一般症状可自行消除。

此时是把中暑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的最佳时机,如果不重视一味拖着,只会令中暑症状加剧,甚至引发热痉挛等严重后果。

2.轻度中暑

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体温>38.5度,心跳加快。

解决方法

此时已过了中暑先兆阶段,即便是休息多喝水,症状也不会轻易消失,这个时候除了上述方法还要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减轻症状。

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待在凉爽的环境里,让身体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利于缓解中暑症状。

3.重度中暑

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继而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严重的甚至引起猝死。

解决方法

将中暑者移到荫凉处,用湿毛巾擦拭其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用电风扇降温,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用湿毛巾擦拭,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度以下。

如果中暑者没有昏迷,可适当补充水分,条件允许最好是淡盐水;如果出现呕吐现象,使其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过于严重者拨打120送医院吧。

三、你中了吗?这些被忽视的中暑盲区

1、小心“室内中暑”

在不通风、温度过低的室内,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进一出身体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室内中暑”。小编上面所说待在凉爽舒适的环境,并不是要你待在空调开到18度的小卧室,而是能够进行通风且空调温度不低于26℃的室内。

2. 雨后别着急出门

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大雨过后由于空气湿度高、温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建议此时少在户外活动。

3. 外出别长时间戴帽子

夏季戴帽子容易出汗,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摘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