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为一项新技术单独发文,实属罕见。
作者 | 万笑笑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就像当初移动互联网闯入医疗圈惊起“哇声”一片一样,当下人工智能为医疗行业、科技行业人士大谈特谈。有行业人士分析,2017年可以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从政策支持上来看,此言不虚。
智能医疗为科技公司发力重点领域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医疗行业位列第二个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领域。由此可见,医疗将成为科技公司的重点发力领域。
国务院为一项新技术单独发文,实属罕见。颇为巧合的是,在国务院发文的当天,由xHealth大健康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医生集团生态联盟联合主办,协医集团、《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共同承办的“人工智能(AI)在医学临床和科研应用的专家闭门研讨会”召开,来自北京各大医院各科室的20多位主任医师、人工智能优秀企业代表及主办方代表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未来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两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直面多位北京三甲医院科主任,既像是人工智能接受医疗行家里手面前的“检阅”,也像是医疗人士与人工智能的“切磋”。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5大痛点
医疗行业历来被创新者称作山高水深的行业,因为其学科的多元性、健康的整体性、科技应用的滞后性,让诸多创业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面临巨大挑战。
此次研讨会上,hitales首席医学官兼具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和医学博士背景的姜磊,IBM全球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协助整合Watson全产品落地的杭州认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总监林裕凯两家企业代表与在做专家一起在人工智能企业进军医疗行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5大痛点问题达成共识:
(1)需要医疗应用场景植入,构建商业模式;
(2)需要医疗专家重度参与,协同产品研发;
(3)需要医疗人士的接纳,推动产品应用;
(4)需要医疗人士的应用,贡献喂养 AI的数据;
(5)需要医疗内容的加入,促成商业闭环的形成
在人工智能应用将给医生带来哪些效益的问题上,与会人士达成了三点认同:
首先,效率收益。AI辅助可以部分把医生从简单重复、不可循环利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避免人为误差。
以AI 科研为例,自动识别非结构化病历数据,根据科研方向,任意纬度、角度调用数据,将追溯性科研的用时缩短至1/20。
其次,效能收益。AI 辅助诊断,让医生始终与最新的指南、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让医生与医生,跨时空跨地域交流。以watson为例,诊断建议,均来自年度更新的美国肿瘤诊断指南和不断增加的权威期刊,更可以发起全球的专家查房。
第三,知产收益。医生通过融入企业的产品研发中,最终共享成品的知识产权,并在未来凭借资本助推下,获得长久的收益。
人工智能在县域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来看,不管是像IBM这样的巨头公司,还是初露锋芒的初创公司,都在积极探索用人工智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完成诊疗行为。据《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分析,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
市场如此之大,跟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密不可分。由于70%的顶尖医生都聚集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国家也在下大力气强基层医疗,投资金、买设备,但是基层医生很难有能力将操作。因此,人工智能的存在实际上对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解决老百姓就近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促进作用。
林裕凯在介绍IBM Watson在辅助医生诊疗时提到,人工智能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专家的经验和病历资料,人工智能就可以直接辅助基层医生为患者做出诊断,提高了诊断效率。
任何在医疗市场上具备广阔空间的产业必然和政策高度匹配,医疗产业就是如此,受政策驱动非常强。当前,分级诊疗、医联体和多点执业是最热的医疗政策。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要以“医联体之通解决百姓就医之痛”。国家相关部门不止一次地发文,要用多元化的医联体模式推动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以节能高效的方式做到资源配置的可及,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而在目前运行的四种医联体模式中,专科医联体值得高度关注,以若干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持,组建区域内若干特色联盟,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在这一点上,医生集团就拥有很多的共性,都是以人为牵引,以技术为核心,进行资源重组,而医生集团更以市场需求为出发,和基层进行联动,通过学科共建模式来补位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人工智能也将在以技术下沉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下开拓基层应用市场。
医生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医疗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神通广大”之处被渲染得让医生感到“恐慌”,害怕不久的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就是当初马云说“未来30年医生将找不到工作”一样。
Master横扫中日韩知名围棋选手、AlphaGo战胜李世石、无人驾驶上路、AlphaGo零封柯洁……当人工智能在其他行业大施拳脚的时候,变革医疗行业的这一天也近了。除了叹为观止以外,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是医生克服恐慌的唯一方法。
“网红”院长、刚刚退休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段涛曾在一次人工智能活动上亮出观点:人工智能彻底替代医生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取代绝大多数医生,但取代一部分医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的低于平均水平的医生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诊断是如此,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也是如此。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