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下药企转型之路:学术驱动营销是唯一选择

来源: 百丰医药/sybfyy

导语:底线是合规,再往上就是以学术为核心的营销、市场和医学体系的建立。如何能转型成功呢?

来源:梅斯医学

作者:张发宝博士


随着两票制与金税三期(接下来是金税四期)的推进,正深刻引导国内药企发展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大包形式,以及渠道为王几乎陷入绝境。药企谋求快速转型,向合规的学术营销途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虽然,有大量的咨询和培训公司“传授”各类擦边球的策略,如众创企业模式,试图把过去的渠道和代表转型为一个个小微CSO企业,利用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化整为零的策略还走过去的过票老路子,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当然,还有一些机构采用所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甚至在“众创”伪CSO的外围再增加一层防火墙,如与移动医疗公司合作,试图伪装成合规的形式,实际上,同样经不起检查。甚至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又增加一层风险!在金税三期下,所有的猫腻都成为透明!经手越多,风险可能越大。



国内共有4700家药企,仅有600多家制药企业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其余4000多家没有营销队伍,都的采用过去的底价的代理模式。其中就上市公司而言,整个销售的费用结构和比例,平均销售费率44%。如果庞大的销售费率,部分转化为灰色部分支出。在新的环境下,灰色产业链被挤压,没有灰色利益,国内药企还真能卖得好药吗?


从国家去产能层面,以及国家引导制药企由做大转向做强,必需实现大量疗效欠佳的药物退出市场,让创新药真正成为主流。让优秀的企业更优秀,不可能再象以前市场总是劣币驱逐良币,很多疗效很好的药物并没有市场。


因此,如果想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从现在就必需快速转型。底线是合规,再往上就是以学术为核心的营销、市场和医学体系的建立。如何能转型成功呢?


1、国内药企费用结构需要发生改变。


中国药企中上市公司中平均销售费率在44%,而在非上市公司的体系中,可能更高,有的甚至可能达到70%以上。这些企业通过高的销售费率,在市场上维持“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靠灰色费用支撑的,这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药企合理的支出应该是研发支出10-20%,销售费率控制在20-30%水平,才是合理的空间。因此,国内企业必需加大研发的投入。



当然,研发投入不仅仅是新药研发,因为新药研发并不是说有就有的,还是一个长期准备过程。当前重要任务是让已上市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及为自己已上市的品种积累关键的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也为每5年一次大考准备。这同样属于研发投入,这对于传统没有研发基础的国内药企而言,是当务之急。梅斯医学张发宝博士认为,通过在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累积循证证据,也为下一步企业进行学术营销提供证据支持。梅斯医学一直倡导“证据驱动营销”的理念也源于此。传统的OTC营销,更多的是营销,讲故事,而不是讲证据。而处方药营销是带金,而今后处方药营销要全面转向证据,而不是故事时,证据就变得难能可贵。梅斯医学与国内十多家药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的合作,通过合作,让临床医生对产品产生主动认知,从而直接提升产品的形象,以及最终带来销量的提升。


2、快速筹建市场部与医学部


国内药企过去的市场部与医学部混在一起,而且规模很小,往往只有几个人,做一点市场支持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依赖销售代表或大包商进行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转型成为必然动作。必需迅速建立一支高效的市场与医学部。当前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市场与医学部的职能。据梅斯医学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企业从外资公司的市场部挖来产品经理,迅速组建自己的市场和医学队伍,开展工作。因为没有专业化的队伍是无法承担专业职能的。



目前很多培训机构,甚至包括药企自身代表,以及过去的代理商,纷纷号召药企与转型的伪CSO进行“学术合作”,或让自己的代表转型为“学术营销”。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谈到医药代表历史,在1990年代,医药代表确实很“学术”!当时医药代表进医院时,科主任,甚至院长都要认真对待,探讨药品的学术问题。然后,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分工的精细化,现在连外资公司的代表都逐步沦为“客情服务”,而不是学术服务。国内药企的代表,基本没有真正的学术能力,甚至有些代表,连自己的产品的药理,临床证据都讲不清楚。


不是把代表的头衔改为“学术营销”或MSL,他们就真的成为学术营销或MSL!学术是高门槛的,这也是为什么代表很难具备学术能力的关键原因。因此,市场与医学部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从外企的市场部寻找人才,这是当前最理想的策略之一。相对来说,外企的市场部整体比较成熟,能够很快把市场部的思维带到国内药企,也带领营销的转型。


3、代表与MSL明确定位与转型


国内企业正在改革煎熬,学术转型是唯一方向。国内药企转型,需要这群专业背景的代表来协助发展。但是代表永远是代表,不可能让每位医药代表都具备专业的学术能力。因此,配备专业的而医学联络官(MSL)这是必然的。让代表回归营销,让MSL做学术,减少代表的数量,增补MSL人不员,这是不二选择。


有一项统计表明,在国际上,医药代表与每次处方医生的交流的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其实10秒钟的交流只能见面打个招呼,混个面熟而已,是不可能做真正的营销的。而且现在临床医生也非常害怕接触代表,加上当前的非常时期,很可能因为接触代表,会惹来麻烦。



但是MSL可以正常与处方医生接触,每次接触可能能达到几十分钟,这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宣传都是有益的。但是,MSL的专业性成为关键话题,如果没有专业性,处方医生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在没有专业性的MSL身上。


4、与所谓的CSO公司合作就安全合规了吗?


实际上,在国内,规范的CSO公司如康哲,亿腾,实际上与药企并无区别,只是不作为药品的生产商而已。这是规范的CSO。而今年出现的成千上万的CSO公司,大多数是伪CSO,只是将过去的代理商披上一层CSO外衣而已。如果本质不合规,披上外衣同样也是不合规的。



当厂家和CSO公司签订合同后,需要CSO公司提供发票和业务结果。强势的厂家对财税的要求严格,必然需要CSO公司去做真正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活动。而做不了学术推广的CSO公司,必然是由学术代表来代为执行的,同样还是回到老路子。但是,当前CSO公司具备学术能力的极少。很多药企与CSO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佣金形式,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很难合规的。


有人认为要把当前的CSO分为几个类别,一类能做专业的营销的公司称为CSP(专业的营销服务机构),梅斯医学就属于CSP,具备专业的学术服务能力。为药企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通过学术营销的手段,推动产品的营销。因此,药企一定要与真正具备专业学术能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既能合规,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营销转型。


不过,我们也看到国内药企转型的速度,这是值得称赞的。虽然很多药企与伪CSO合作,可能为未来埋下巨大的陷阱。但是药企积极谋求转型,这仍然是值得称赞的。


5、解锁当前最大的难题:医学学术外包是最佳途径之一


实际上,哪怕外资代表,现在基本也沦为客情服务,没有真正的学术服务能力。目前外资的学术主要依托医学部的MSL,但是MSL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而内资企业,往往市场部与医学部力量非常小,而代表更不专业,无法承担学术职能。



如果建立一支学术队伍,成本高昂,而且短期也难以实现。国内以恒瑞为代表,建立一支超过300人的学术队伍。然而,这支队伍支出庞大,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临床医生真正的学术需求!而其它国内药企更难以配备如此庞大的学术队伍。因此,学术外包成为当前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脱离带金销售后,与临床医生接触最佳的方法就是学术!而学术队伍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过程,专业能力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最近国内大量药企选择与梅斯医学这家公司开展合作,由梅斯医学提供学术队伍,或采用梅斯医学在线的MSL,赋能代表或医学部人员,迅速产生学术效应。这可能是国内药企实现快速转型的唯一路径与选择。


6、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行动!快速向学术营销转型,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相信中国药企的行动力!因为变则生,不变则被淘汰。


内容转自公众号:MedSci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
微信ID:
sybf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