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大暑,上蒸下煮

来源: 承德市中医院/cdszyy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是年中最热节气,太阳黄经为120度,时值公历7月22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后“蒸煮模式”即将开启,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最易在大暑出现。那么大暑如何科学养生呢?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此时节喝药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常选用粳米、绿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养胃的谷物为主料,加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凉益气、滋阴补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西瓜、菠黄瓜、冬瓜、萝、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

暑热天气,避免中暑

    大暑时,最重要的是避免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里。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大,因此在盛夏高温中锻炼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

情绪平和,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到通风处休息,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为防“情绪中暑”,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切不可急躁或大怒,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冬病夏治,驱除湿寒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可以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


--------------------------

仁爱济世|服务健康



微信ID:cds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