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 菌脉相传

来源: 藁城人民医院/gcrmyywx


知识成就女性,自信成就母亲

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人们常说,哺乳的孩子“先吃细菌后吃奶”,乳腺管里的细菌,乳房皮肤上的细菌,乳汁里的细菌,从妈妈那里传递给自己的孩子,那些细菌一代一代地从祖母到孙辈,见证了每一个人的成长。

现代科学让我们知道,婴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例如年龄,分娩方式,喂养类型以及环境暴露。肠道微生物对人一生的健康和免疫都有影响,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与不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不同一直持续到成年。母乳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菌群,但其如何通过哺乳,从母亲传递到婴儿,却一直知之甚少。有许多的研究试图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有研究探索了婴儿在一岁之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研究者对瑞典婴儿和母亲大量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找到了肠道微生物的一些特点,并评估了生产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其建立和发展的影响(Backhed, Roswall et al. 2015)。如我们所知的一样,与阴道分娩方式相比,剖宫产的婴儿肠道菌群与母亲相似度更低,营养获取对早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重大的影响,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能更多地找到来自母亲的肠道菌群。与引入固体食物相比,中断母乳喂养更容易让婴儿的肠道菌群过早地接近于成人,对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婴幼儿,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项更有趣的研究,通过跟踪测定16s核糖体RNA,辨识出了107对健康的母婴中,乳汁、乳晕皮肤以及婴儿大便样本当中的菌群成分,定量地分析了婴儿大便中菌群的具体来源部位(Pannaraj, Li et al. 2017)。

发现婴儿肠道当中微生物菌群更接近于妈妈的乳汁和皮肤,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母亲(P<0.001)。发现在产后头30天,日常摄入母乳占比75%或者更多的婴儿,平均从乳汁里获得了27.7%的细菌以及从乳晕皮肤中获得了10.3%的细菌。细菌的多样性和成分变化和摄入乳汁的比例有剂量效应关系,并一直持续到引入固体食物以后。

乳汁,乳晕皮肤以及大便中显示出独特的菌群组成与多样性。乳汁中的变形菌门(拉莫氏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放线菌门(双歧杆菌),乳晕皮肤则是厚壁菌门(乳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占主导,婴儿大便中变形菌门(肠杆菌)和放线菌门(双歧杆菌)这两类细菌占据了超过50%的比例,其次包括乳酸杆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例和来源。

前六个月内婴儿的肠道菌群是各种菌群相互依赖的复杂生态网,乳汁当中的细菌早期定植展示出一扇至关重要的菌群铭记窗口,导致了人体对菌群的非随机选择模式,首次影响和选择了随后而来的细菌,留下了甚至到了成年都能被追溯的脚印。例如,母乳提供韦永氏球菌属和罗氏菌属,显示与哮喘的发病率较低有关。这些早期的菌群定植都显示了母乳喂养保护孩子的机制。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微生物群的组成和生态网络都有相应的特点,并发挥着相应的功能,而我们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


供稿:妇产一科    齐艳会     编辑:彭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