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几天短暂而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对我了解历史,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作用。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时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每一处场所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记录着历史的点点滴滴。面对它们,时而震撼我心,时而令我胆颤心惊,实践中总有那么几个令我记忆犹新的地方。
首先便是沈阳故宫——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它是清代的开创者怒尔哈赤和皇太极建筑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故宫中最古老、最具有特色的要数大政殿,它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其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的融合。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沈阳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个便是清昭陵。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清昭陵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清昭陵的游览使我明白,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总是源于成功的意境塑造,建筑创造者只有借助于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充分的挖掘其人文内涵,表现其艺术美,才能达到建筑创作的最高层次境界,才能使建筑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其艺术魅力才会长久不衰,而不至于昙花一现,哗众一时。
最后一站便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漫步于9.18历史博物馆,眼前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思绪不禁像海浪般无法抑制,飞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受尽凌辱的年代。如果没有九一八纪念馆的无声倾诉,我不愿相信、不愿回忆那段悲惨的历史。身在九一八纪念馆中,心情无法平静,眼前的一幕幕罪证,一幕幕血案,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上个世纪发生的,永远镌刻在历史圣碑上的无法磨灭的事件。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像刀疤一般,伤在每一代国人的心上。九一八,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时刻,我无法不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的屠戮。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更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意识到作为祖国明天的我们,我们要时刻有着民族危机的意识,只有这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奋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发奋,努力!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编辑:陈语玲
排版:药学院学生会网络信息部
公众号 dayiyaoxueyuan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