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医特色——咳嗽药粥疗法

来源: 龙川县中医院/lcxzyy1963

应用药粥疗法治疗疾病,在我国有数千年的的历史。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就载有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汁内服治疗肛门痒痛等药粥方。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粥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论述,如服“桂枝汤”时必须饮粥以助药力,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采用米药合用。

近些年来,随着药膳业的振兴,药粥的应用更是广泛和普及,各地采用古粥新用,或新创药粥,均取得显著效果。药粥疗法用于咳嗽,效果令人满意。



1.肺阴亏虚: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天花粉粥

【原料】瓜萎根15~20g(鲜者30~60g,或用瓜萎根粉10~15g)、梗米50~100g。

【制作】将瓜萎根煎汁去渣,或将鲜者洗净后切片,煎取浓计,同梗米煮粥。

【用法】每日1次,空腹服食。

2.风热犯肺:症见适用于湿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解毒粥

【原料】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g、芦根15g、牛蒡子、甘草各6g、粳米100g。

【制作】上前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梗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

【用法】分2次,早晚温热服。

【说明】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3.风寒袭肺: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生姜炒米粥

【原料】生姜30~50g、炒米50g、红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同煮成粥,加入红糖搅匀即可服食。

【用法】趁热服食。

【说明】风热感冒及胃热呕逆者忌用。

4.外感咳嗽:症见起病除似感冒症状外,咳嗽声重浊,痰液清稀,面白形寒,舌淡苔白滑,脉浮(风寒证)。或除见感冒症状外,咳声亢扬,痰液黏稠,咳兼呕吐,面赤唇红,尿黄便干.舌尖红,苔簿黄,脉浮数(风热证)。

百部粥

【原料】百部10g、 大米30g、蜂蜜适量。

【制作】先煎百部,取汁去渣,入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前调入蜂蜜。

【说明】本方也适用于百日咳,有特效。

5.内伤咳嗽:痉咳缓解,但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稠,面色潮红,神烦盗汗,睡卧欠安,口干口红,苔少而干,脉细数(阴虚证)。或见咳声无力,少痰或痰液稀薄,面白气弱,神疲自汗,手足欠温,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而润,脉细弱(气虚证)。

黄芪阿胶粥

【原料】黄芪15g、阿胶10g、粳米30g。

【制作】黄芪水煎取汁,煮粳米为粥,加入阿胶烊化。

【用法】每日1次,温服。

【说明】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6.痰热咳嗽:症见痉咳剧烈,咳声高亢,痰稠黏难出,咳必作呕,颜面浮肿,目睛、牙跟、鼻腔出血,或痰中带血,心烦不眠,口干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而腻,舌下肿胀溃烂,脉数有力(痰热证)。或见症状不如痰热证剧烈,咳声微缓,痰液较稀,面色苍黄,目胞浮肿,大便稀薄,纳食较差,舌淡苔白而滑或白腻,脉象有力(痰湿证)。

枇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0~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制作】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水200mL煎至100mL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mL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逆。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痰多,呕吐。

【说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忌用。

注意:

1.药粥疗法为一辅助疗法,可缩短病程,促进痊愈。但对某些急性病、重病者,不宜单独应用。

2.根据病情和食物的性味不同,在药粥中可以适当加入糖或盐,但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影响药粥的疗效。



我院内二科是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重点的省级中医特色专科,设在新住院大楼4楼;科室人员结构合理,三级医师梯队明确,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坚持走以中医为主、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继承发掘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注重吸收和运用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手段,强调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开展了本院制剂(平喘膏、白芥子贴、胸痹膏)、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穴位注射等20余项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科室以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优势病种,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地点:龙川县中医院住院部四楼

电话:6751051

龙川县中医院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