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发生!!

来源: 元和健康助手/yuanheyy


温风至

蟋蟀居宇

鹰始鸷

8月7日迎来了立秋,立秋过后,虽然白天还会有些燥热,但晚上相对来说稍微凉爽些,然而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中老年人更要谨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根据以往全国各大医院就诊大数据调查可知,立秋没多久,心脑血管疾病病人便一下多了起来。头晕、肢体瘫痪、言语不清、身体麻木等心脑血管病人急剧增加。

秋季,为何脑血管疾病频频逞凶?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进入换季季节,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脑血管系统疾病。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眼下正值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要提前做好秋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工作。

  原因一:血管收缩,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立秋后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原因二:血液粘度升高,秋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秋季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呢?


1、立秋后,虽然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要及时测量血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血糖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发生。



2、立秋后,早晨气候变凉,酷爱晨练的老年人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一定要避免空腹激烈活动。活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脑梗塞。

3、立秋后,气温渐渐变凉,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过多的冷饮料,不吃冷面,冷饭等。还要注意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立秋以后的睡眠,要特别避免受凉气侵袭,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导致脑血管病。



4、立秋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要尽量不吹空调和电扇。防止着凉感冒和诱发脑血管病。对于年轻人,也要适当吹空调和电扇。不要长时间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屋中。虽然年轻人对气候变化的调节功能较老年人要强一些,但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5、立秋后,随着酷暑消退,气候变得干燥起来。老年人要适时吃一些滋阴酸甘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加重秋燥症状,出现咽喉疼痛、干咳、唇干舌燥等症状。

  总之,每一个季节的转换,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都是一次考验。老年人在季节变换时,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穿衣、睡眠等生活细节。适时顺应气候的变化。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开朗乐观,并能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才能平安顺利的度过每个季节交替。


立秋,重中之重防中风!!!


“三高”病人尤其要警惕中风!
以前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防范脑血管病(中风)。这些高危人群平时要天天量血压,血压如果波动大(即太高或者太低),都有可能诱发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

  预防中风几点最关键:

  1、减重:尽量使体重指数(以体重的千克数处于身高的平方)应该保持在20~24。

  2、限盐:每日的食盐摄入限制在6 g以下。

  3、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

  4、戒烟限酒:完全不能吸烟,可少量饮酒,每天喝啤酒不超过300ml,高度酒不喝。

  5、控制高血压: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6、监测血糖: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血糖。

  7、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学会自我减压。


安利博健康咨询热线:0471——324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