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见于所有集约养猪的​国家

来源: 海南育奇药业/hnyuqi0898

猪的蔷薇槺疹

德文名:Bauchflechte

拉丁名:Pityrasis roseosa

仔猪的蔷薇槺疹最初是于 1903 年描述而根据人的一种类似疾病命名的。它见于所有集约养猪的国家。 

病原    病原还不明了,因此将它划归于真菌病之下是没有根据的。一部分作者将它归咎于遗传因 素,另一部分研究工作者则指责为细菌性或真菌性的病因。但是迄今未能分离出一种病原的纯粹培养, 通过与病猪接触或者擦入有病变的皮肤材料的感染试验结果也都为阴性。但是组织学检查时常可见到不规则弯曲、棒形增厚的丝状成份。新近在大量近亲育种材料所进行的研究已经从统计学方面肯定了遗传特性的影响,并曾证明白色地丝菌(Geotrichum candidum)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为皮肤病损的继发性侵入者。 

❷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多开始于腹侧或者后腿内侧,表现为兵豆大至五分镍币大的微红色隆起病灶,迅速向所有各方扩大。病演在形成堤状边缘和痂垢之下向周围进展,而中央则痊愈,从而形成一种地图状病象(图1)。在头部和背部也可能见到类似的变化。此病通常于生后头几星期内即行发生,较少发生于几个月大的猪只。可能一窝中的所有猪只都患病,也可能只有个别猪只患病。此病不使全身情况受到扰乱,不导致消瘦,只在例外情况下引起瘙痒。 

图1    蔷薇槺疹中的地图状疹块

治疗

还没有一种特效或者对症治疗的方法,只能等待自愈。如发生细菌性继发感染,则应加以治疗。 

预防

预防是育种领域中之事。在注意到其遗传影响之下,建议将后裔表现蔷薇槺疹的种猪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