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的女人就是麻烦,不是结婚就是带小孩,没个定性!

来源: 罗浮山精品药店/lfsjpyd




药店小妹的自白

药店员工的流动性是否过大,稳定性是否高?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实辞职的没错,药店也没错……



谁让你的性别是“女”!



通常,在一家连锁药店中,工作三到五年以上的核心员工,尤其是担任管理工作的中层员工都是非常稳定的,基本没什么变化;


相反新进员工——试用期一到两年的新人流动性还是不小的。

 

这时很多人会强制为这些基本都是90后的新员工贴上“没定性”、“怕吃苦”等没有一毛线好感的标签。


并且将公司离职率高的原因都归结为“这帮小姑娘就是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种充满独断论性质的批发式以偏概全的言论。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连锁企业都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可是到头来会发现例如增加员工福利和待遇等枯燥,甚至已经枯燥到便秘的常规手法其实是行不通的。

 

我们都知道,在医药连锁行业,尤其是一线门店基本都是女性员工,而且新招员工也都是刚毕业二三十岁左右的90后。


不可否认女孩子到了23-28这个年龄阶段,除了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婚姻问题,“结婚就是二次择业”,甚至有些人会把婚姻看的比就业还要重要。


例如——就拿陕北的女孩子来说,她们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多人在婚后都会选择不上班,或者在孩子一两岁以后离开工作岗位——这种地域文化和性别以及生理客观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女性员工在参加工作后不久必然会面临婚姻和生育的选择,难道就因为这个原因,门店就要因噎废食,只招收男性员工吗?


 


无论是在医药零售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工作领域,在男权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大叔们欣然享受着男权带来的诸多福利,恰如其分的名位再加上一点点财富,让这种好时光看似可以延续到永久。


而在面临自己企业中的员工出现种种“不安分”、“不老实”的行为时,他们通常会粗暴地将其原因归纳为“这帮90后的小姑娘,就是没个定性!”;“女人就是麻烦,要结婚还要生小孩,活儿谁来干?”

 

歧视女性、歧视年轻人的后果就是迟早有一天这种性别和年龄偏见会变成一根吊死人的绞索,把企业绞死在偏见的绞刑架上。


职场没有好人坏人之分,也不应该有男女之分,既然女性员工的细腻、温柔和善良使得他们特别适合药店销售的工作(毕竟很少有男性同志属意于当一名药店店员),那么就请坦然地请接纳属于女性的一切吧。



我们只想要“铁饭碗”!



当前,整个社会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和机构的认识基本是普遍统一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慢和固有观念更为传统的内陆地区——私企哪里比得上国企的铁饭碗牢靠,做一名公务员难道不是最稳妥的择业方向吗?


所以,很多门店员工在面临“公有”和“私有”的职业选择时会更加倾向于看起来很结实的“铁饭碗”而不是既美观有耐用的“瓷饭碗“。

 

另一方面,如今各地方政府每年都在通过扩充本地的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和合同制名额的形式扩大政府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因此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公职人员”的大军中来,这无疑也给了很多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择业选择;


此外,很多时候,那些90后们的职业规划其实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父母会为他们规划好一切,而在父母的眼里,没有什么职业比公务员最为受到七大姑八大姨喜爱的了,即便你的工资会比在私企中赚的少的多。




举例——有一个女孩子刚刚从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但是在还没有考取护理专业上岗证时,她就会选择到药店中来工作,在此期间拿到了上岗证后,马上就会跑到医院去工作了,即使当一名护士要比药店中的工作辛苦的多,赚的也要少得多——不是说你这家药店不好,而是铁饭碗的魅力太大!


 

作为企业老板不应该去埋怨这些所谓的“陈旧”、“封建”的择业标准,毕竟所有的行当都是解决吃饭问题,吃饭和吃饭只有姿势上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没有谁比谁更高尚,没有谁比谁更神圣,有人愿意选择报酬更多、专业性更强的药店工作,有人自然会选择成为每天朝九晚五但是更有“安全感”的护士一枚。

 

所以,如何解决药店员工的流失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员工的选择没有问题,当然也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由性别差异、生理因素和社会现状共同支配的一个必然现象。


无论一个企业的员工是否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工作岗位,这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影响,铁打的公司流水的打工仔……


而对员工本身来说是离开还是留下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哪有那么多是非。毕竟如果从来没有辞过一次职,你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