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作用都一样”
“打胰岛素可以随便停”
“口服药比打胰岛素好”
……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力的常规武器,但不少糖友都对其存有一些认识误区,甚至因此“闯祸”。
“老司机”错用邻居送的胰岛素
结果血糖飙升
家住坎门的吕大伯是位资深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已长达6年,可谓是糖尿病界的“老司机”。可半个月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却错用了邻居送的胰岛素,不慎“翻车”入院。
“正好我的那支胰岛素快用完了,邻居送了我一支只用了一两次的胰岛素,我以为都是一样,于是就用了。”吕大伯说,换了胰岛素之后未察觉明显不适,便没有多想。
直到一周前,吕大伯因腹泻到我院检查,一测血糖竟高达23mmol/L(正常一般空腹血糖在3.9—6.1mmol/L)。经医生再三询问,吕大伯才发现自己一直竟用错了胰岛素!
随后,吕大伯住进了我院内分泌科。主管医生王爱芳告诉:“老人之前在用的胰岛素叫诺和锐,早晚各打一次,而邻居送的胰岛素叫甘精,一般每晚打一次,需配合其他降糖药治疗,这两者成分、用法、作用机理、适用人群都有差异。”
经过积极治疗,吕大伯的血糖得到控制,但长期的高血糖已造成他视物模糊、手脚末端麻木等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还需进一步治疗。
老人擅自停用胰岛素换口服药
致乳酸酸中毒
无独有偶,60岁的王大妈因擅自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后不料发生“乳酸酸中毒”。
据王大妈女儿告诉,老人用胰岛素已有十多年,2个月前自行购买了口服药二甲双胍,也未规范监测血糖。近日,孙子发现她昏睡不醒,后被家人紧急送往我院抢救。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乳酸酸中毒”,系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导致。所幸抢救及时,王大妈终转危为安。“心想着方便省钱,谁料还发生了这样的事儿。”她懊悔地说。
ICU医师潘文军介绍,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般不宜服用,不然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而王大妈本身存在肾功能问题,其实是不适合服用二甲双胍的。
“二甲双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服用指征,服用期间也要每3个月到半年定期监测肾脏功能,平时一旦出现拉的多、吃的少或发热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按医嘱调整用药。”潘文军说。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胰岛素最常见的十大误区,糖友们不妨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误区1:用胰岛素会上瘾
很多人认为,打胰岛素会上瘾!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胰岛素,是调节我们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原因,正是其胰岛细胞匮乏,而不得不依靠外界补充。也就是说,注射胰岛素治疗只不过给糖尿病患者补充了身体里缺乏的东西,是不会上瘾的!
误区2:打了胰岛素就可以随便吃
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之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弃。由于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胰岛素的剂量、剂型和注射时间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即使是打了胰岛素,饮食上也要控制!
误区3:口服降糖药药效比胰岛素好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各有长处,对一些糖友来说,胰岛素是最容易和最佳的给药方式,因为它总能起效;而有些糖友只对口服药物产生反应,这需要根据糖友自身情况选择。
误区4:用胰岛素不能再用其他降糖药
胰岛素可以和口服降糖药搭配使用,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如,胰岛素+双胍类药物,可以防止体重增加;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减少餐前低血糖等等。
误区5: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应用不当可能会诱发低血糖。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好饮食、运动和监测,就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误区6:长期打胰岛素损害胰岛功能
由于糖友存在自身胰岛B细胞分泌不足,为了维持血糖正常,就需要适量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胰岛细胞得到适当休息,反而更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
误区7:胰岛素会导致发胖
胰岛素确实可以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使用剂量合理,通过饮食、运动就可以避免增重。
误区8:打胰岛素很疼
胰岛素针头很细,注射时几乎不会让人感到疼痛。其实,恐惧注射可能会加重疼痛的感觉。另外,胰岛素常用注射部位神经末梢非常少,进一步减少了疼痛的可能性。开始注射胰岛素时,可能会感觉有些可怕,习惯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
误区9:打胰岛素特麻烦
现在打胰岛素有专门的胰岛素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并不会比吃药更麻烦。
误区10:最好一诊断糖尿病就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选胰岛素治疗需根据病情综合判断。我们主张适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 | 李立慧 潘文军
编排 | 陈真真
玉环市人民医院
微信:yhrmyy
投稿邮箱:
yhrmyyyb@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