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所引起的,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致死率接近100%,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
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因移植狂犬病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发病也偶有报道,但病毒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类,前者多见。
1. 狂躁型
临床表现为: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麻痹型
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
1. 消除犬类狂犬病
通过接种犬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犬狂犬病,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为犬类接种疫苗不但可以预防犬类狂犬病的发生,还能减少被狗咬伤者的暴露后预防需求。
2. 人暴露前免疫
指预先注射狂犬病疫苗,产生抗体,对于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3. 暴露后处置
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2.判断暴露程度
针对不同暴露程度,其采取的预防处置措施不同。狂犬病的暴露程度,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分为三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判定):
I 级暴露: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III 级暴露: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3.判定暴露级别后,应尽早采取处置措施!
①I 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②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I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小提示:狂犬病不仅汪星人会传染,喵星人也会传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