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
绵阳市中心医院
作为转运伤员的“前哨站”
承担着不少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
在这几天的日与夜里
医护人员无休止战斗
共同绘就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
8月10日4时,又一批转运的地震伤员到达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好在医生来得快”
27岁的林红是4名伤员之一,在离九寨沟不远的川主寺从事讲解工作,每天要乘坐大巴车往返。8月8日晚,由于四川省茂县出现山体滑坡,大巴车不得不绕道,正在车上打盹的林红突然感到剧烈的上下晃动,“接着石头就砸下来了”。躺在病床上的林红说。
大巴车侧倒在路上,司机让她们跳窗逃生。在从车窗跳下来时,身体娇弱的林红骨盆骨折。交警很快就到了,随后伤员被送到当地医院,8月9日被转送至绵阳市中心医院。
震区伤员绿色通道
54岁的段秀英一家人是来九寨沟旅游的,地震发生时,一家3口正在饭店吃饭,从没经历过地震的她,随着人流向外冲,不幸被倒塌的围墙砸伤。“好在医生来得快,不然……”段秀英哽咽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奉梁是医疗组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4名伤员中,只有1人因骨头外露需立即手术,另外3人将择期手术。“我现在就要去手术室。”吴奉梁边说边走向手术室,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家专家组进行的首台手术。
“先把患者安顿好”
地震发生时,绵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海燕正在医院职工宿舍。“屋顶的灯一直在甩。”虽然震感强烈,但曾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的王海燕很镇定,她立即冲下楼,直奔医院住院部。“先把患者安顿好!”王海燕说。
王海燕和同事对患者进行检查后确保没有问题后,又对医院的水电气等设备进行排查。
王海燕告诉记者,8月9日14时,医院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部署各项工作,“医院所有科室护士长全部参加一线救援,通讯保持畅通,并且对转床、物资协调等工作分工,各负其责”。
为接收伤员,医院已腾出50多张病床。原来的骨科病人转到心内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其他科室。在疏散原来骨科患者的时候,他们都表示理解,“很多患者都表示,汶川地震的时候,人家帮了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也义无反顾。”地震发生后一直未休息的王海燕说。
伤员入住病房
8月9日22时,第二批6名伤员到达绵阳市中心医院,加拿大籍人员凯思琳是唯一一名外籍伤员,“只是头皮裂伤,不重”,接诊的医务人员说。
凯思琳告诉记者,她和朋友一同来九寨沟旅游。中国的医生都很友善,给自己提供了很大帮助。“Chinese are very friendly!”
灾难应急救援日趋成熟
“灾情就是命令,不管是一线医护人员,还是后勤保障人员,不需要动员,都会奔往医院准备战斗。”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鲜于剑波说,8月8日21时许地震发生后,医院启动应急预案,24时左右,3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的应急小组就奔赴地震现场。
曾参加过雅安地震救灾的李强告诉记者,虽然伤情类似,但从目前看,伤者数量比雅安要少,“这与应急快速反应有关”。
之所以反应如此迅速,与灾难救援经验的积累和平时应急演练是分不开的。鲜于剑波说,绵阳市中心医院地处川西,处在地震多发带,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救援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实际上,医院拥有一支精锐的应急队伍,这支队伍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每年医院都会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而日常,应急所用的装备被分类放好。跨科合作,无缝连接,让伤员安心。
不论国家专家队,还是当地救援队伍,在此次地震救援中都体现出合理、科学、高效。
对于灾难应急的变化,鲜于剑波深有体会,“汶川地震时的慌乱无章,转变为现在的快速而且有条不紊”。鲜于剑波说,每经历一次应急救援,我们都会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研究可整改的地方,对今后的应急预案不断修正。对灾难应急、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和救治,整体应急体系日趋成熟。
来源:健康报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