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保定市隆重召开

来源: 燕赵卫生动态/yanzhaowsdt

(通讯员 赵洁8月17日至19日,河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保定电谷国际酒店隆重召开。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承办了此次省级高水平盛会。本届年会选择在保定市召开,标志着保定市医疗机构近年来在围产医学事业水平的快速提高,也是对保定地区围产医学专业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充分肯定与认可。

(保定市卫计委副主任王洁晨)

河北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刘翠青

    17日,首先召开了河北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2017年委员及青年委员会。18日,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开幕式邀请了保定市卫计委副主任王洁晨,保定市医师协会会长、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河北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刘翠青,保定市医师协会秘书长李友良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保定市医师协会会长、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琴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考验着我省围产医学的救治水平,产科、儿科医护人员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围产医学事业更需要得到各界重视与大力支持,围产医学分会的学术引导作用也更加凸显。本次年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围产医学学术水平,为母婴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杨梅主持,来自全省的妇产科、新生儿、儿科、助产士等相关学科人员600余人参加会议。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日本松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春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贾立群教授、新加坡Anita教授等20多位来自国外、国内、省内围产医学相关专家教授,围绕“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围产期高效诊断思路”、“超声在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等产科、新生儿科以及遗传代谢、影像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进行精彩授课及临床示教,为大家提供围产医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对临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河北省围产医学年会在保定的召开为我省相关学科工作人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现医学研究的成果、分享临床工作的经验的交流平台。这一高层次的学术年会,对于迅速提高我省围产医学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和建立先进医疗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强有力地带动了保定市在围产医学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为保定市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链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介绍:

新生儿科是为残缺的新生命插上翅膀飞翔的地方。“和谐、团结、快乐、奋进”是新生儿科的科训。自2011年建科以来,科主任杨梅一直将“创建保定市最好的新生儿病房”作为发展目标,六年来,她们以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医德,秉承“千方百计 臻于至善”的一中心服务理念,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下功夫,使科室在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发展成现在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综合优势强大并在保定市享有很高盛誉并独具特色专业科室,从而获得了河北省新生儿专业医师培训基地、河北省新生儿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荣耀,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示范岗”、保定市总工会授予“十佳女职工示范岗”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全科在核心杂志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五项,其中由杨梅主任带领的科研课题——“新生儿低血糖症程度、持续时间与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相关分析”获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

一位优秀的科室带头人,不仅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更要具有先进的理念、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意识和敏锐的思维,能够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带领团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建科之初,杨梅充分认识到科室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她着眼于“老人”人才培养,兼顾“新人”人才储备,通过加快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以实现人才建设的持续发展目标。为此,她为科室各类人才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成长培训计划,陆续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同时还根据新生儿科的收治范围为设定了消化营养、呼吸、神经、内分泌等专业小组,由专业组长依据新生儿救治指南制定出同质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组织培训、考核及质量控制,为精准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品牌化专科服务理念

人才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为科室树立了品牌形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生儿科先后开展了新生儿换血技术、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亚低温治疗及危重、早产新生儿快速安全的转运等技术,为提高急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生儿科每年收治近两千多名患儿,早产儿约占40%,其中体重不足1500g患儿占到20%,甚至有些患儿体重不足1000g。为保证患儿有足够的能量促进生长发育和治疗,如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如同发丝般的血管上建立起静脉通道成了护理的最大难题。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在马静护士长的带领下,攻坚克难,创新开展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输液技术,为危重患儿救治搭建了一条重要的生命通道,并填补了保定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其中对一例生长了27周、出生仅为800g的极低体重患儿实施了56天的外周静脉中心置管输液治疗,使患儿在出院时体重已达到2000g,从而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导致患儿严重呼吸困难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新生儿科医生们在杨梅主任的带领下,查阅大量国内外医疗文献,组织科研攻关,创新开展了高频振荡辅助通气+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技术,缩短了治疗周期,减轻了患儿家属经济负担,提高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救治水平。

拓展服务范围 扩大服务半径

新生儿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心愿,为了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杨梅主任亲自到北京海军总院进修,回来后围绕“提升新生儿神经系统救治水平、促进婴幼儿早期干预”的目标成立了“新生儿早期干预门诊”,就新生儿神经儿童生长、心理及营养性疾病、高危儿及早产儿保健、生长发育异常的早期干预等常见问题开展门诊筛查工作。通过对0-6岁婴幼儿神经发育的测评结果,实行早期干预。对测量中出现异常的新生儿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采用一对一、小组训练、亲子同训的方式,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个体化的治疗,促进其平衡及协调能力等的发展。同时,她们还建立了新生儿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已出院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并将数据收集及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确保每个新生儿的康复质量。

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设是帮扶于基层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新生儿科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周围市、县转运来的危重症患儿逐渐增加,但各县120急救中心缺乏专业的转运设备和人员,往往在转运中出现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医院为新生儿转运配备了13辆救护车,配备转运呼吸机、转运温箱,而科室则克服人员紧张,外出风险高等困难,配备了能迅速进行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熟练操作呼吸机的训练有素的新生儿科大夫及护士,组建了新生儿转运网络系统,确保新生儿转运途中安全。几年来,通过县、乡及院内安全转运危重症新生儿已达1000余例。她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县、乡的儿科开展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培训与疑难病例交流,解决兄弟医院在新生儿救治上的实际困难,受到各县同行的广泛好评。

注重细节 提升服务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是改善医疗服务,如何改医疗服务、创新管理手段?答案就是“贵在细节”。新生儿科从细节着手,持之以恒地抓医疗服务改善,从多维度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病房里,这些“临时妈妈们”对待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她们能从宝宝的哭声正确接收他们传达的信息,抱抚着孩子直至安静睡眠;暖箱中为早产儿设置鸟巢式水床,模拟宫内环境,既使宝宝有安全感又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促进恢复与生长;为防止婴儿头部过度散热用尿不湿自制的保温帽;为防止蓝光照射时带的酷酷的“黑猫警长”眼罩;为防止安慰奶嘴吸吮空气后引起腹胀而自制的安慰器等等,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她们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


《燕赵卫生动态》

一个关乎百姓健康的公众号

                       编辑:陈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