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最近刚刚做完体检的刘女士总是心神不安,虽然体检的各项身体指标都很正常,可她的肠镜检查却发现结肠上长了息肉,虽然切除病理化验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可是医生还是告诫她,让她一年后还要再次复查结肠镜。怀着忐忑的心情,刘女士来到郑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出诊的季节主任医师接诊了她。
季节主任医师看完刘女士的报告单,耐心的解释道:结肠腺瘤性息肉是良性息肉,切除后就算临床治愈,只要定期复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行。
“季主任,单位体检这么多人,为什么就我结肠里面会长息肉,而别人都没长?这个病会恶变吗?会遗传给孩子吗?”刘女士还是心存疑惑的问道。望着焦急的刘女士,季主任呵呵一笑,说道:那我就给你讲一下结肠息肉的“三生三世”。
▲网络图片
结肠息肉是生长在结肠粘膜上隆起的息肉状病变,大体上可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息肉病等几大类。
增生性息肉的病理结构表现为黏膜肥厚增生,是由于粘膜异常生长或是修复引起的,临床上可无症状,多是在做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特殊处理。
▲网络图片
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和绒毛状。管状腺瘤多数不存在恶变可能,被认为是良性表现,发现后内镜下或是手术切除即可。绒毛状腺瘤约占大肠息肉的4~10%,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90%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瘤体较大,大多数为广基,表面呈紫色绒毛或丝绒状。如果是绒毛状腺瘤,恶变的几率要比管状腺瘤的几率要高,应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高度注意。
▲网络图片
还有一组少见的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包括家族性腺瘤病,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这类疾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半数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息肉通常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而在中年时期加重,表现为腹泻,腹痛,消瘦,血便,甚至肠根阻。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还会在口周、唇、颊黏膜、手足等部位可有褐色、蓝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斑,发现后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定期随访。
结肠息肉的发生机制与多个因素有关:
感染: 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
2
年龄: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3
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
生活习惯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5
遗传: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基因,当此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
大多数结肠息肉在生长过程中都没有任何感觉,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家族中患有结肠息肉病的人群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
▲网络图片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多数患者因为消化道问题,而来医院检查发现。由于影像学等外在检查不能取得疾病最终的病理诊断,一些疾病存在着异常增生,梗阻或是恶变的可能,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全结肠镜联合病理学的检查。
发现了结肠息肉怎么办呢?大家首先不要着急,多数结、直肠息肉都是良性疾病。针对良性的腺瘤性息肉,可以采取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根据息肉的病理情况,医生会建议你是定期观察还是进一步治疗。当息肉存在恶变可能或是已经恶变,医生会建议手术或是肿瘤的整体治疗。
经过季节主任医师耐心,细致的讲解,笼罩在刘女士心中的疑惑一扫而空,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刘女士预约了复查的肠镜,再次感谢过季节主任后,满意而归。
供稿:肠胃外科
编辑:余华
图片:网络图片
声明: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清除
精彩推荐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