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健康教育处方

来源: 人民医院/zzqrmyy0991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妇女的首要死因。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6.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亚洲约有23.5万,占50%,我国每年有近10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我国每年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起源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两者病因相同,都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所致。近40年因为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可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一般知识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大部分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被视为癌前病变。调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

1.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目前已知HPV共有l20多个型别,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10余种与CIN和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在接近90%的CIN和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约70%与HPV16和18型相关。高危型HPV产生病毒癌蛋白,其中人乳头状病毒基因结构中的早期转录单位E6和E7分别作用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 P53和 Rb使之失活或降解,继而通过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癌变 。

2.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青春期子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多,子宫颈创伤几率也增加,分娩及妊娠内分泌变化可致,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增加。孕妇免疫力较低, 人乳头状病毒DNA检出率很高。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易患子宫颈癌 。

3.其他: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屏障避孕法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治疗措施

1.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CIN  I)

约60%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CIN I)会自然消退,若细胞学检查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及以下,仅需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细胞学检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应予治疗, 阴道镜检查满意者可采用冷冻和激光治疗等。阴道镜检不满意或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ECC)阳性者,推荐行子宫颈锥切术 。

2.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度异型(CIN II)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CIN III)   

约20% CIN II会发展为CIN III,5%会发展为浸润癌。故所有的CIN II 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阴道镜检查满意的CIN II可用物理治疗或子宫颈锥切术;阴道镜不满意的CIN II和所有CIN III通常采用子宫颈锥切术,包括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和冷刀锥切术。 经子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合并有其他手术指征的妇科良性疾病的CIN III也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预防保健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病因明确、筛查方法较完善,此病可通过以下方式及早预防。

1. 开展预防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广大女性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疾病的自觉性。

2. HPV疫苗可以有效防止高危型HPV 16型、18型相关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因此可通过注射HPV疫苗(一级预防),阻断人乳头状病毒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3. 通过普及、规范子宫颈癌的筛查(二级预防),早期发现CIN,并及时治疗CIN  III,阻断子宫颈癌的发生。

4.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是CIN及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组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

5.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DNA检测: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组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也可作为子宫颈癌初筛的方法。

6. 阴道镜检查:若细胞学检查为意义不明的ASCUS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阴道镜检查。

7.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最可靠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病灶, 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无明显病变,可选择在子宫颈转化区3、6、9、12点处活检,或在碘试验(又称为 Schi11er试验)不染色区或涂抹醋酸后的醋酸白上皮区取材,或在阴道镜下取材以提高确诊率。若需要了解子宫颈管的病变情况,应行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

文/妇科 王琳  图片来源互联网

编辑/妮璐  排版/房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