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丨46年坚守只为造福一方

来源: 澄迈卫生计生/cmxwsjsw


8月16日晚上8点,澄迈县卫计系统“医者仁心•坚守正道”心理压力疏导会上,一位特殊的来宾,他46年来始终活跃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愿给那守护的一方水土的老百姓带来健康与快乐,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仍然不忘初心,用一颗良心、信心、真心、善心换来百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这位平凡而又非凡的老医生,讲述他自己的从医行医之路。





 “大家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我叫陈仕楷,永发镇永丰村委会儒陈村人。今年70岁了。按照今晚会议议程的安排,由我和大家分享作我从医行医以来的经历。1969年我有幸被永丰大队推荐到澄迈县卫生学校学习,学制二年,1971年毕业后就便回到永丰大队卫生室当乡村赤脚医生,开始行医工作。在七、八十年代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村民群众看病方便,我都坚守着行医这份工作。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6个年头。在这46年来,我能够不离不弃地坚守这份工作,首先要感谢县政府、镇政府、县卫计委、永发卫生院对我的信任、厚爱与支持,更要感谢的是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这多年的坚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我3岁的那年,父亲就因病得不到治疗而离世,剩下我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母亲也一直没有改嫁,在解放初期艰苦的岁月里,甚至三餐不饱,母亲都不怨不息,一边干农活,一边含辛茹苦将我培养成人,直到8岁,我进入了小学读书,慢慢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脑海里经常浮现着年幼时父亲因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离世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便立志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这偏僻的地方,尽自己所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能让父亲的不幸再在其他乡亲身上重演。


我所在的永丰大队卫生室位于永发镇的北端,距镇里有十多公里,在七、八十年代初期交通不便,出行主要靠自行车或步行。在1973年5月一个晚上,刚吃完晚饭村内一个大娘就跑来叫我过去帮她老公陈学史看病,说他腹部痛得很厉害,我马上拎起药箱,赶到他家帮他看病,初步诊断为胃穿孔,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我便立刻组织村内4名群众,用扛架步行2小时把陈学史送到永发卫生院。可是到了永发卫生院才得知,永发卫生院因硬件设施缺乏和医护人员技术有限,无法进行手术,必须转到瑞溪卫生院才能接受手术治疗,永发卫生院又没有车护送,没办法,我们只能再次扛起担架步行将患者送往瑞溪医院。当赶到瑞溪医院时已是凌晨4点,病人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陈学史最终恢复了健康。虽然在日常的工作苦点累点,但是我们能够挽救了一个村民的生命,这使我们十分的欣慰。


在我的从医之路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印象深刻的经历。例如,吴君仁,1978年8月患急性扁桃体炎,发高热,处于休克状态,我立马上门为他看病打针,使得她得以及时的救治。1981年10月某日夜间,当时还未满1岁的陈荣强突发高烧,我马上上门为他打针退烧……就这样,不知不觉我已经在一线卫生室干了46年,每逢遇到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就诊时,我都第一时联系上级卫生院,亲自护送转诊,一共8次,每逢夜晚,患者不方便来村卫生所治疗时,我都随叫随到,亲自上门出诊,为他们进行治疗。每次上门出诊,我只收取基本的医疗费,对于那些康复回家疗养的患者我也会及时上门为他们指导康复疗养方法,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恢复健康。


只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健康,我的这一点点的付出便显得微不足道。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我本有着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相继成家,育有男有女。可是不幸却又悄悄降临,我三儿子在2013年5月21日凌时2点因工作疲劳,骑着电动车摔倒在路肩上,因头部撞击在铁桶垃圾箱,脑部出血当场死亡。三儿子离世对于我们整个家庭是致命的打击,我和老伴两人几乎崩溃,心情一度沉重,无法继续工作。这时,我的儿女也是考虑我岁数大,劝我该放下卫生室的工作了,好好歇歇,颐养天年。可是当我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时,再加上有许多村民群众陆陆续续打电话找我到卫生室看病时,我便又回到了我的工作岗位上。现在三媳妇在海口打工,孙子在海口琼山第一小学上四年级,孙子很听话,我便很欣慰了。现在只愿只求一家平平安安就好,平安是福!


在回顾这46年来的乡村卫生室的工作中,群众对我的各项工作都很支持、配合,群众对我的工作满意度都很高,我为我的工作感到知足。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来源:澄迈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