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多为1~3周,最短的3天,最长数月。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少特异性症状。
01
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多汗,典型的热型为波状型发热,也有弛张热、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常伴全身乏力多汗。关节痛,以大关节为主,常呈游走性。生殖系统损害的表现,在男性主要为睾丸炎或附睾炎,在女性主要为卵巢炎、输卵管炎或子宫内膜炎,个别发生流产。另外还可出现腰骶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侵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另外,肝、脾也可肿大。
02
慢性期的临床症状更无特异性,病人常有疲乏无力、多汗、低热、失眠、淡漠或烦躁不安等表现。还可伴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或肌肉疼痛。神经系统病变以周围神经损伤最多,表现为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及神经丛神经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其他可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心肌炎、气管炎、间质性肺炎及肝脾肿大等。
总的救治原则应为早诊早治、联合用药及彻底治疗,以防止复发及转为慢性。
01
急性期的治疗
以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为主。链霉素合用四环素(儿童禁用),效果较好。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曾推荐用利福平每天600~900mg及强力霉素每日200mg顿服,共用2个疗程(每疗程大于6周),很少复发。
中毒症状重者可口服强的松,10mg每天3~4次,至症状明显减轻后逐渐减量停用。
02
慢性期的治疗
慢性期虽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变,但仍需给予抗菌治疗,故应采用抗菌和特异性脱敏联合疗法。
抗菌疗法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或病情活动时,方法基本同急性期。
特异性脱敏疗法注射菌苗,首次每天25万菌体,以后视反应情况逐渐加量,最后每天给1.5亿菌体,10~15天为一疗程,以静脉注射疗效较好。
01
加强牧区控制和消灭家畜中的布氏杆菌病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外来的畜牧应加强检疫,牧区内的牧畜应作预防接种。
02
从事畜牧者、兽医、屠宰人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完毕后需洗手和消毒。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和受污染的地面也应及时作消毒处理。
03
加强乳品、肉类产品和皮、毛等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不出售及食用病畜肉,生乳需经巴氏消毒及煮沸后再饮用。
04
对可能受本病感染的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可用M-104冻干疫苗皮肤划痕接种,第二年度尚需复种一次。
05
接触布氏杆菌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肝、脾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禁止或脱离长期在布氏杆菌病流行地区工作。
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感染科是治疗布氏杆菌病定点医院,在治疗布氏杆菌病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安全、最权威的治疗服务。
内三科——感染科
感染科是我旗唯一国家认证的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是治疗结核、布氏杆菌病定点医院,承担着预防、治疗双重责任,整体技术及专业水平在我旗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对疑难、重症肝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现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诊疗范围:急性肝炎、布氏杆菌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各类型肺结核、胸膜炎、胸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在1984年的甲型流感、1986年鼠疫、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甲型H1N1流感、2009年的手足口病流行等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中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护办电话:3602957
医办电话:3602956
温馨提示
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是医患沟通的平台,医生使用这个平台为患者提供基于病情的建议,而非诊疗。因个体的差异,详情请到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咨询检查。
编辑推送:宣教科//刘艳 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