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不断,近期中暑患者中,青年患者就诊比例有所增加。在这些青年患者中,尤以运动或健身后发生中暑的情况居多。
科普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1.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时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最常见的就是日射病和热射病。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最开始出现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支招
1
降低运动强度,花些时间慢慢适应高温
一般而言,我们需要2-3周适应运动强度。当气温超过32℃,湿度超过60%时,发生热射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因此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活动,适当降低运动强度,让身体逐步适应。锻炼之前,可以先计算一下自己能完成的训练量,随后做2/3的强度。如果这时你感觉良好,你也可以稍微提高。这样循环渐进的锻炼方式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持续增强自身的降温能力。
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进行室外训练。通常来说,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清晨(7点前)和傍晚(17点以后)是最好的锻炼时间。
3
少量多次饮水,注意补充电解质
在炎热的夏天锻炼,保持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次大量饮水,这样一方面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另外也容易加速电解质的丢失,出现抽筋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饮料。
4
运动后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立刻洗澡
运动后立即就去洗澡,机体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续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
如出现中暑,请立即停止运动或工作,挪到阴凉地方,解开衣服,暴露体表,补充盐水,冷水擦拭身体,有条件的话可用风扇和空调降温,同时还要测量体温,观察患者神志,如果降温效果差或者患者昏迷不醒,要及时送医。
学会的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