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纳一重磅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中国创新药可能改写全球治疗规范

来源: 悦海医药/hnyhyy

BRAIN研究将改变NSCLC脑转移的临床治疗实践,使中国原创药物、原创性研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体现中国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从Metoo到MeBetter的跨越,体现了中国学者齐心协力的协作精神。


7月19日,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凯美纳一项重磅研究——BRAIN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全文发表,该研究负责人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杨衿记教授是第一作者,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发起。该研究是全球头对头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EGFR-TKI)凯美纳和全脑放疗治疗EGFR突变型全脑转移的Ⅲ期临床试验。此研究证实针对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全脑转移患者,研究结果表明,EGFR-TKI凯美纳成为治疗此项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案。

埃克替尼BRAIN研究 

吴一龙教授告诉记者,肺癌脑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严重的问题,40%的患者晚期都会出现脑转移,而且在1—2月内死亡。以前的治疗方法是全脑放疗,效果好的病人生存期为2—4个月,但是这将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脑功能有影响,由于患者生存期不长,一般不受重视。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上市后,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增加了全脑放疗患者的生存期,如何将患者神经系统脑功能的影响降下来,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课题。


吴一龙教授希望在三个已经上市的靶向药物中做实验进行这项研究,在特罗凯、易瑞莎、凯美纳三个药物之中,吴一龙教授选择了国产创新药物凯美纳。


在临床试验中,吴一龙和他带领的团队进行了几项前瞻性选择,一是选择颅内病灶大于等于3个的患者,吴一龙教授非常骄傲自己的这项选择,事实证明,如果只选一个病灶的话,目前立体放射的技术可以治疗这类病人,研究的意义也会削弱。二是选择了颅内病灶至少1个直径大于1CM的突变患者,因为脑转移看起来密密麻麻,客观评价药物在其中起的作用是难题。选择病灶超过1CM的患者,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药物的效果。这也是研究发表后,在业内没有质疑并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


中国创新药可能改写全球治疗规范


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显著改善了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埃克替尼单药在颅内无进展生存期,总体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方面均表现出优越性,且耐受性良好。埃克替尼可成为此类脑转移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选择。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上,吴一龙教授首次展示了此项研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得到国际多位业内专家的赞誉。


BRAIN研究首次比较了EGFR-TKI埃克替尼与WBI±化疗在EGFR突变脑转移患者的效果,也是国产原创新药凯美纳第三个重要研究,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吴一龙教授表示,BRAIN研究将改变NSCLC脑转移的临床治疗实践,使中国原创药物、原创性研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体现中国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从Metoo到MeBetter的跨越,体现了中国学者齐心协力的协作精神。

选择国产创新药做研究

该研究历时6年完成,研究由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据记者了解,已经在国内上市的三个同类产品中,只有凯美纳是国产创新药,一般来讲,跨国药企资金雄厚,为什么要选择国产药做这项研究?


吴一龙教授告诉记者,选择国产创新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要想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杂志上,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靶向药物作研究?中国的创新药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他坦言,这篇文章发表前经过4次修改,回答了100多个关于临床试验的尖锐问题才得以发表。


吴一龙教授说,选择国产创新药物也有优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三个上市药物都是靶向药物,中国人的靶点和西方人靶点不同,凯美纳是国产药,上市前在国内做过临床试验,上市后在临床上效果优异,而且文章发表后可以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创新药的进展与效果。

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市场

吴一龙坦言,这也是中国创新药走出国门的必经之路。“中国创新药要想走出国门,必须要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必须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必须符合国际药物市场的游戏规则,”吴一龙说,“只有创新药物才能走出国门,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相比之下,美国、欧洲等国家对临床研究的数据监控、药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可溯源且实行严格抽检制度。这些,我国大部分药企尚有差距。


我国的一些药企已经觉醒。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万江告诉记者,和跨国药企相比,国内药企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目前国内一些药企和跨国药企合作,以海外权益转让的方式走向全球市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走的路不同,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希望招收海外人才,收购国外研发中心,做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让中国的创新药逐渐进入国外市场。


万江告诉记者,BRAIN研究历时六年,采用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方法,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他说:“远见的视野,充足的循证证据,创新的临床研究,是中国创新药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

不惧挑战研发中国新药

       在2016年1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此前,该领域仅有跨国药企的药物在国内上市,价格昂贵,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第一个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打破了进口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该药品是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其化合物结构和晶型专利分别荣获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该药品上市后进入医保,也促使跨国药企药价下降。

国产创新药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于1992年出国,2002年前后,当时的国家政策鼓励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丁列明刚好有个机会回国创业。


丁列明一直在国外从事与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他说,在美国,科学家只能做药物研发的其中某一段的研发,很少有几个科学家合作完成一个新药所有的研究,并将其产业化、走向市场,只有在中国有这种机会。后来他毅然回国,经历10年时间,研发出盐酸埃克替尼。


研制新药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国际医药界有个通行的说法,研制一款新药要耗时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金。技术、资金,到审批、临床试验,再到上市销售,任何一个关键节点上出了问题,都会功亏一篑。丁列明介绍,2000—2002年是其探索期,在此期间,几位科研人员在国外完成了化合物设计、合成、筛选新药化学库等一系列基础工作。2002—2006年是最困难的临床前研究阶段,2005年凯美纳正式向SFDA提交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并在7个月后获得批准。


2008年,埃克替尼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临床I期试验,并上报SFDA申请临床Ⅱ/Ⅲ期试验批文。2009年1月,埃克替尼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2010年5月,进行试验结果揭盲,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又非常紧张的时刻,一旦结果不理想,不仅意味着十年的研究心血付诸东流,也意味着投资人巨大的投资打水漂。所幸,试验结果非常理想。2011年4月,埃克替尼正式获得SFDA的生产批文,商品名为“凯美纳”。


十年过去,丁列明对中国创新创业环境感受很深,他认为,目前国家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资金、政策、氛围、园区建设、市场环境都在逐步改善。“回国创业,是我们做的非常正确的决定。这些年医药创新做得风生水起,非常有成就感。”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团队创办的、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核心,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万江告诉记者,从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公司就确立了“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理念,除了已成功研发国家1.1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外,公司还有20余个在研创新药项目,主要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有7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Ensartinib(X-396)和X-82等项目在国内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公司正朝着“做更多让中国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