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初入幼儿园幼童的性情变化?
来源: 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gz123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独生子女的出现,对儿女的教育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幼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的启蒙教育,已成为城市家庭的普遍做法。但是,有的家长会发现幼童初入幼儿园时性情发生很大的改变,如郁郁寡欢、任性、不合群、有意顶撞父母、爱哭闹等,有的甚至在进入幼儿园的二、三年后仍不乐意到幼儿园。如此种种现象是何缘故呢?
【来源:广州卫生计生】
幼童进入幼儿园后的性情改变源自于小儿环境的突然更改,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与孩子原有的心理水平严重矛盾、冲突而造成。这种现象在现今的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且观察发现,家庭条件好、与老人同居的幼童发生性情改变的程度越重、越明显。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往往是家庭中大人们关注的焦点,可谓是“万般宠爱集于一身”,常常是衣来抻手,饭来张口,而当小孩首次进入一个大集体时,他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不再是全部人注意的中心,由此产生强大的落差和莫名的失落感,孩子潜意识中企图回复到原先在家时的那种“众星捧月”的小主人地位,因此,早期性情的改变只是他寻求恢复原有地位的一种本能的手段,而每每大声哭闹、顶撞父母之后,都会引起家长们的惊异和注意,再次使自己成为关注的对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改变,
家长们常常显得手足无措,
甚至怀疑自己送孩子入幼儿园的做法是否妥当。
首先要知道,3—7岁幼童由体格迅速发育转入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与成人的接触更加密切,理解和模仿能力强,语言逐渐丰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大,遇事喜欢刨根问底,让小儿过集体生活,培养其相对独立自主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并接受学龄前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对于孩子初入幼儿园的性情改变,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勿急躁烦恼,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制止,任何强烈的反应都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都不利于孩子早期行为的矫正。正确的做法应是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吸引孩子,提高孩子对集体活动的注意力和兴趣,并逐渐融入其中,老师应避免对孩子过于严厉的批评,注意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让他重拾受人关注的感觉,明白只有参加集体活动而且表现良好,就可以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重视和喜爱,从而强化孩子的合群行为。
对年龄稍大的小儿还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其说明上幼儿园的好处和必要性,让他明白要成为聪明、听话的好孩子就一定要经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与周围的小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早期性情改变时,家长不应过度关注,更不宜在孩子面前向其他家长谈论小孩的种种变化,这样才能慢慢淡化、消退孩子的早期行为,更利于重塑孩子的性情。此外,建议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时,不应立即进入全托,而应由日托逐渐转入全托,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的教育,与各类型性格的小朋友相处,可以对小儿的智力、性格、自我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幼童进入幼儿园后的性情改变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只要正确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幼童的性情改变将很快消失。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王倩雅
邮箱:gz123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