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百病由生,补脾才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来源: 贵州润生制药/gzrszy


   

导读
 

       脾属土,土生万物,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为后天之本”。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特别是小儿。所以脾好,胃口好,身体好。

历代医家对小儿脾胃也是这么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

                   —清初李中梓《医宗必读》


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明·万全 《育婴家秘》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金元·李杲《脾胃论》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现代儿科名家·江育仁


四季脾旺不受邪 

   —东汉·张仲景



测一测你家宝宝脾虚了吗?

看口腔: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虚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看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看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看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小儿脾以健为运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喂养不当,挑食、零食、暴饮暴食,高营养摄入,普遍存在“儿童富贵病”问题,根据小儿脾胃流行病学特点,肥腻食积水湿困脾到时脾失健运多见。所以又有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化”。所以小儿脾胃病多以“健脾+醒脾”兼施。


        儿脾醒颗粒由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和《保和丸》化裁而来,由山楂、茯苓、鸡内金、山药、麦芽、陈皮、薏苡仁、扁豆八味全是药食同源药材组成,独具健脾+醒脾,双重机制 ,专门针对儿童“脾常不足又兼有寒湿肥腻困脾”的病理特点,通过健脾+醒脾+助消化+助吸收+肠胃双调+提高免疫力,全面解决儿童成长问题。


「贵州润生制药营销中心市场部」

综合编辑

小编联系电话:18276498008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犯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