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晓的“院前急救”原来是这样的......

来源: 黄岛区人民医院/qdshdqrmyy



                                                   ☆



院前急救

——与死神争分夺秒

          

         ♫

                 ♭

       ♪

        ♩

尖厉的警报声划破夜空,

救护车把车内的伤患运向生命之门,

时间就是生命,

它在和时间赛跑,

要赶在大门紧闭之前!

病床滑轮刺耳的摩擦声,

抢救室前一闪一闪的红灯……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他们与疾病斗,他们与时间斗,在众多战斗着的医务工作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高度警惕着,求救电话一响,就如弓箭一般直射现场,他们的时间以秒来衡量,他们工作在医院最前线——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因时间、地点的特殊性,注定了这种医疗救助服务的复杂性。发生在院前的故事,一点也不比院内简单,甚至院内的同行,都未必能完全了解。





院前急救医生永远是冲在救援的最前线,时刻准备着与时间赛跑,无惧风吹雨淋、严寒酷暑的他们,为的就是把挣扎在生命线上的病人带回到亲人的身边。




时间

    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患者来说,时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院前急救要求自收到出诊指令至上车出发必须严格控制在3分钟之内。

    所以,无论是出诊间隙吃着饭还是半夜穿衣睡着觉,无论是蚊虫萦绕的夏天,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收到指令,立刻出诊!




技术

    院前急救几乎涉及内、外、妇、儿各个科室,与院内急诊有较大差别,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医生出诊途中即开始电话联系患者,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大体病情,作出初步判断,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到达现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次评估病情,进行准确及时的急救处置。转送途中,完成必要的检查并及时与院内医师沟通,做好院内急救处置准备。

    所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及急救技能是必备的,现场协调及应对突发情况等能力也是必需的。




体力

    院前急救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

    拿急救设备、现场心肺复苏、抬病人、密集的白夜班轮换,都需要良好的体力。

    拎着几十斤重的急救箱及急救设备出诊,爬楼是家常便饭,电梯坏了爬个十几楼也常有的,更有甚者在景区里翻山越岭,筋疲力尽,接到患者后还得再抬回急救车。

     现场的心肺复苏一做就是半个多小时,甚至是两三个小时。

    所以,除了专业知识、技术过硬,也得有良好的体力。




心理

    很多人觉得,干院前急救,不需要多高学历,不需要过硬的技术,大多时候做的都是搬运。

    其实,有时候出的现场,并不都是需要救人的。到达现场你可能发现,那可能是一个凶杀、自杀、车祸或死亡已久的现场,满地的鲜血、凌乱的人体组织、充满尸臭的密闭空间,需要克服的除了救治技术上的困难,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院前急救现场不比院内,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患者的不理解、酒醉者的无理取闹、家属的情绪激动,甚至还会遭受到人身安全侵害的危险。

    遇到不理解的病员或家属,可能发生院前纠纷,他们要做的是:咽下自己的委屈,照顾家属的情绪,同时协调好现场的急救,真可谓压力山大啊。




    这就是急救世界,一个救死扶伤、急病人所急的世界,一个默默无闻、用爱心守望的世界,一个平凡,但不平淡的世界。


    急救医生在救护车3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不仅要依靠简单的医疗设备,对复杂、危重的病情作出合理判断,给予准确治疗,还要抬抱病人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每天,都在出车急救、医院送达、短暂休息、再出车急救,这样单调而又充满意外的重复循环中度过。



他们有话说


虽然院前急救要求高、风险也大,但我们热爱院前急救,这不仅是我们养家糊口而需要的一份工作,也是我们施展作为一名医者的抱负。但是我们“热爱的初心”和“警惕”并存着,希望以后医疗大环境有所改善,患者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理性宽容、理解信任,让我们这辆载有希望的急救车更快、更好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白天黑夜。

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人员经历着一场场生死较量,

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争夺生命。

正是医务人员肩负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责任感,

才让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得以保证。


急救电话再次响起,

我们又要踏上征程......



供稿:苗立平

审核:薛冰华

编辑:法少丹






 

黄岛区人民医院

公众号

qdshdqrmyy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