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能预防疾病的中药香囊

来源: 仟源中药/cyzy-2015

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引言

香囊又叫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是将芳香性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民间艺品。


欲织双鸳鸯,终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长得系肘腋。 

---郑旦《子夜歌》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就提及到一种端午香囊“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香囊里芳香性中药的挥发性气味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不同药物组成发挥的作用各异,以芳香辟秽、祛邪解毒药物为主可预防感冒,以开窍宁神、安神定志为主则防治失眠,以芳香醒脾、助运开胃为主以防治厌食等。

香囊的历史

香囊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了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的记载。先秦时期,香囊已成为人们随身携带或悬挂于幔帐的重要饰物。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里就发现了辛夷、肉桂、花椒、佩兰、高良姜等多种香料。至今,民间仍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风俗。

要制作香囊,首先要准备和选择芳香材料。应根据不同的保健需要选择处方,可以是单味中药,也可以是多味中药混合在一起。所需中药要去正规的药店购买。香囊袋一般淘宝上就有出售,也可以选择细密、柔软、透气、好看的棉布自行缝制。

芳香材料在装入香囊前应粉碎,可在药店代为粉碎,家里有粉碎机的也可以回家粉碎,然后根据香囊的大小打入适量的药粉。如果香囊较大,要填充一定量的棉纱,以减少药粉的用量并使外观饱满,最后缝制包装就可以了。下面仟源中药介绍几种预防疾病的香囊。

解毒利湿香囊

——有芳香化浊辟秽、清热利湿解毒之效。

取藿香、艾叶、肉桂、山柰、苍术各等量,清洗干净后烘干,并粉碎至100~200目。然后找来丝布,缝制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每袋里装4克药粉,每天挂前胸佩带,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

藿香

预防感冒香囊

 ——有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之效。

取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或山柰、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任选一方,将药材捣碎成细末并过筛,装入香囊袋。每个袋子装药品细末10~15克,可佩戴到胸前,或用别针固定到衣服上。

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一起研成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一起研成细末,用棉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山柰,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香囊佩戴位置离鼻孔越近,效果越好。香囊中的药末最好天左右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丁香

提高抵抗力香囊

 ——有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之效。

取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粉碎后,装在丝布袋里。

辛夷

防蚊驱虫香囊

——下述芳香药物都含有挥发油,可挥发出蚊虫不喜欢的味道,达到驱蚊之效。

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或艾叶各10克。用丝布缝制成孩子喜欢的卡通形状,随身携带。

七里香

解春困香囊

——可祛风散寒,化湿通窍,对解春困十分有效。

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佩挂在脖子上,15天换一次即可。

樟脑

防治冠心病香囊

 ——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作用。

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10克。干燥后,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花椒

防治失眠香囊

 ——辰砂有镇定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睡眠。

辰砂(朱砂上品)适量,装囊,戴身上,以鼻嗅之。

辰砂

预防小儿厌食香囊

——对小儿有健脾开胃、和胃消积的作用

高良姜、青陈皮、荜茇、苍术、薄荷、川椒各1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置于胸前,坚持佩戴1~2个月。

黄芪、炒白术、焦山楂、炒六曲、炒内金、皮硝各10克,陈皮、广木香、砂仁各6克,一起研为细末,放入布袋中,置于肚脐处,适当固定。

薄荷


注意事项

香囊虽然好看好玩好用,但也不是谁都可以使用的,如孕妇期随身佩戴,可能造成长期刺激,严重时可能导致流产,过敏体质的人也有可能引发过敏症状,一些热性体质的孩子如果经常闻香袋,病情可能会反复。所在使用香囊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按照个人情况来选择。



图片来源网

文字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长按仟源中药二维码,关注健康养生之道


关注「仟源中药

传承中药文化 弘扬中医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