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人跳出行业看中国Biotech

来源: 新浪医药/sinayiyao

科比crossover

新浪医药专栏作者,专注医药BD。



    


申请成为专栏作者,或原创投稿

请联系:editor@med.sina.com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为深知医药人的责任巨大,时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一片繁荣,针对各种疾病的研究有序进展。前两天央视也报道了国内创新代表企业信达生物和康宁杰瑞的发展之路,国内生物医药的未来在哪?诺华Car-T的获批开启按疗效付费时代,也从微博上看到国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到中国接受国内细胞治疗后恢复较好的消息,相信在未来闪耀ASCO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不仅仅是南京传奇生物这样的以临床数据为核心的代表,期待明年的BIO和JP Morgan医疗健康大会出现下一个中国黑马。   


默克前CEO乔治默克在 1952 年 8 月的《时代》封面上宣称,“生产药物是为人们治病,而不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我们能够记住这些的话,企业就永远不会缺少利润。”


1变革下的创新  


最近三年中国药监局颁布系列政策鼓励创新研发,资本、人才、项目不断组成了初创生物医药公司,以长三角为代表的上海、苏州、杭州、泰州为集群,西南成都集群也崛起,北方有北京为集群,南方有广东等。


很多创新公司都获得多轮融资,但耀眼之星甚少,尤其是能走向国际舞台的企业。此时,很多质疑声不断涌现,更多的是悲观者。吃瓜群众更喜欢与美国式创新进行对比,我们需要的不是打水漂式的创新,能够开发出中国老百姓吃的起有临床疗效的新药即可。信达生物的使命是: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这个愿景是值得投资的,更何况俞博士的经验非常丰富。


中国式新药诸如阿帕替尼、埃克替尼如果代表创新1.0也好,Me-too也好,毕竟解决了无患者可承担的治疗性药物,2.0时代下Fast-follow的西达苯胺、呋喹替尼、安罗替尼、康柏西普、丹诺瑞韦等会解决部分患者的需求。最新的3.0时代可能针对诸多国外同步靶点进行研发。


我们不仅仅看到跨国药企的华人回归国内新药研发,也看到了国家对于科研院所创业的鼓励政策,MAH制度的实行为初创企业和制药企业搭建好良好的平台。审评审批的加速、进口药的国内上市周期缩短、中国加入ICH成员国等都是制度上的创新,虽然一致性评价对于目前生产企业压力甚大,最终受益的是国家和人民,鼓励剔除辅助药和疗效不一致药物。


中国TOP10 Biotech(个人观点)


2资本下的创新


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投资已经跃居第一,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这些基金不仅仅是专业医疗健康产业基金,更多的是由医药专业团队和医药上市企业所发起。这对于医药研发的长期开发带来一定的强针剂。可谓是中国目前不缺乏资本,但是对于美国式高风险创新投入较少,资本毕竟是要求回报的,对于GP来说LP的考核还是有的,不是拿点钱花出去就行,所以对于项目的未来判断也很重要。早期项目判断基本无法判断,可以提供参考的也就是初创公司的管理团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以及人才魅力。所以,未来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初创和制药企业的协同创新  


谈到创新,国内TOP50的制药企业基本也进入新药研发领域,至于发展模式是百花齐放,有从CRO公司购买新药、直接并购式、自主研发式、海外引入式和共同开放式。未来的初创企业和制药企业之间会分工明确,因为全球前10的大药厂基本都是外部购买创新早期项目、后期开发为主。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如何平衡利益至关重要,有舍才有得,应该给予创业者更多帮助。


MAH 衔接初创企业和制药企业


后  记:

对于中国Biotech的未来只有祝愿和期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市场依然需要每位医药人的努力,愿天下没有病痛。多一点理解、宽容和耐心,给予中国生物医药初创公司多一点时间。 



作者:科比crossover 

编辑:Holly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医药新闻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新闻立场。

相 关 推 荐

▷ 2017年十大药物治疗领域排行榜

▷ 2017年8月国内医药市场大事件集锦

▷ 2017年8月国内医药投融资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