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四句诗出自李白的《玉阶怨》,诗中写的是浓浓的思念,从月亮初上开始,渐渐浸透玉阶,浸透露水,浸透珠帘,浸透房间,直至浸透整个夜晚。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中医认为,天地阴阳与四季脏腑存在对应关系,秋季“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典型的秋凉季节到了。
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一年之中最惬意的时节。如何能享受金秋收获季节,顺应自然而养生健体呢?
预防秋燥
白露节气天晴少雨、气候干燥,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中医将此称为“秋燥”。
防秋燥饮食主张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及葱、姜等,以避免加重秋燥。对于过敏体质的人,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和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等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轻补为宜。除了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以外,可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等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还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
适合白露节气的食物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些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及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有祛火润肺的作用。
预防秋病
白露过后,燥易伤肺。应特别避免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夜晚时在屋内放一盆水,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有些人室外劳作或旅游期间会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耳朵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此为“秋季花粉过敏症”,通常在配用消炎、止咳药外,再配以抗过敏药即可。
俗语说,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三国时期名士嵇康在《养生论》中曰:“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不盖被子或被子过薄,也会引起腹泻。
白露为霜,保暖防凉。白露后的呼吸道疾病大多因受凉而发,所以在开窗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应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发生。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在秋装选择上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
《黄帝内经》言秋天“在志为忧”,在这个季节,有的人容易“悲秋”。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常和家人谈心、散步,参加集体活动等使心情愉快,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静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清静养神,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
链接 | 白露各地习俗
白露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即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米酒
湖南资兴兴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