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星夜赶考,有人解甲归田。
继全国龙头连锁成功上市之后,继省级龙头连锁相继成功融资之后,8月份,又一拨在省级市场排名前列的连锁药店与资本签约合作,谋求独立上市发展之路。包括甘肃德生堂获沿海资本、邦盛资本投资,高瓴资本接连签约重庆万和、四川达州东升和北京康佰馨,安徽国胜则成为华泰证券扶持的又一个省级种子选手。
与此同时,又有一拨小连锁永久地退出了药品零售市场。益丰药房的年中报报告了其今年上半年的7起收购项目,包括江苏南通、湖南娄底双峰县、宁乡县、湖北利川、孝感、江苏宿迁、广州增城等多家连锁和单体药店;一心堂刚刚公告了其自去年底在川渝市场的几起并购尘埃落定,包括四川成都、绵阳、三台县、重庆丰都县的多家小型连锁。
“我们将推动所投资的省级龙头连锁在一些地市县进行清盘式收购。”华泰证券一位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一些市县收购了最大的连锁之后,第二第三名往往会主动找上门合作。”一位在西南地区正紧锣密鼓收购的连锁老板表示。第一名被收购规范后给同行的压力、示范效应以及较高估值的诱惑,导致一些县域连锁在并购潮中成建制地缴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触即发。
越烧越旺的资本战火已蔓延至县域市场。第一,这是巨量的市场——县级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县级药店数量占全国药店总数的一半以上,药品销售规模占全国的近40%;第二,国家政策层面“强基层,增投入”,“两保合一”、分级诊疗的推行,让医疗真正下沉,县域药品零售市场急剧扩容,也迎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第三,竞争层面看,行业并购整合加速,全国性连锁全国布点后开始区域聚焦,下沉县域,夯实基层市场。今年以来一批省级龙头在与资本合作后,急于在本土县域市场抢滩或深耕。如果说外来连锁下沉县域尚有水土不服之虞,那么省级龙头对县域市场的蚕食则只是时间问题。大中型连锁急剧扩张版图,留给县级连锁的夹缝会越来越小。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之下,县域连锁药店的老板们面临的选择无非是:
第一,被并购。正是资本看好药品零售行业的时间窗口期和高估值期,被收购也是创业成功的标志,体面地退出不失为一种选择。
第二,独立发展。但连锁药店的竞争越来越成为规模和体量上的竞争,想做有独特竞争力和差异化特色的“小而美”公司越来越难。
第三,做大做强,成为区域市场的重要玩家。但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一可以与同行结成松散型采购联盟,以获取规模化的议价能力。也可以与同区域药店紧密股权合作,拼盘做大,共同抵御外敌;二可以借力外部资源探索转型或扩大业务边界,如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接受大型连锁的参股合作,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等。三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可以借力第三方平台资源,成为平台生态圈的一部分,大象蚂蚁各有其生存空间。
县域连锁最后要作出哪种选择,一方面取决于老板内心的真实意愿,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老板对企业本身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未来的判断。
县域连锁有其明显的优势:第一,对本土市场的准确把握。生于斯长于斯,拥有良好的地政关系和多方面的市场资源,对消费者习性最为熟悉,在营销和沟通上与消费者互动有效。第二,先入为主的市场先机。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品牌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较高的消费者信任和依赖。第三,灵活的经营体制,有效率的企业管理。“灵活、快速、有效”是草根小企业的先天优势。很多县域连锁形成老板亲力亲为的“家”文化,有着极高的员工忠诚度。有的采取员工股份制、门店合伙人制等多种有效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利益分配问题,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远强于大企业。
总之,对于县域连锁,并购潮中要争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必须主动规划而不是被动等待。正如德鲁克所说,夹缝中的小企业更需要有战略,它必须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位置,在其中具有优势并能经得起竞争。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