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

来源: 周村区人民医院/zcqrmyy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年,八月末。夏天即将落幕,树叶尚且葱茏,芳草还在展示着最后的芳华。透过越来越高的天空和云彩,人们已经看得到秋天远远走来的影子。这样一个平常如斯的早上,人们一如往常,步履匆匆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可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却在这个夏末初秋的早上骤然传来:我院原放射科王修珍主任猝然离世!

        人们怎样也不会想到,虽然时年已经76岁高龄,可是一向腰板挺直,步伐矫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很多,充满活力的王主任,怎么会离开得如此突然而匆忙?

        说实话因为年龄差距较大的缘故,我和王主任并没有特别多的接触。然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我却第一时间翻开了珍藏于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是同在医院工作的他的女儿曾经发给我的一张照片,是王主任日记手稿的一个片段。这张照片把我拉回了2016年年末的那天······

        那是在医院搬迁前夕,我们准备筹拍一部微电影《周医往事》,旨在用镜头的形式,记录周村区医院在棉花市街72号这片土地上60几年岁月里的人和事,由我和护理部闫主任负责。在确定采访离退休人员的名单时,因为王主任是我院放射科的前辈,所以我们将他的名字列在其中。采访王主任是在他的家里进行的。由于采访对象较多,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敲门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心中还有一丝忐忑,因为虽然接触不多,但王主任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不苟言笑、亲切不足、严肃有余的形象,他会配合我们的采访吗?心里真的没底。门开了,一个兴致勃勃,笑容可掬的老人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一见之下,竟然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还是那个“一脸严肃”的王主任吗?茶几上摆着的香蕉显然是刚买的,茶杯里的水还冒着热气。王主任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让我们吃水果,喝茶。我们,尤其是我,几乎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不是之前王主任给我的印象,这样的“王老头”变得有些可爱了呢。我们摆好摄像机,把话筒放到茶几上。王主任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征求我们的意见:这样坐着行吗?光线可以吗?我身后的花盆妨碍你们拍摄吗?


       今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起当时我们几个感动得要哭的样子。因为一个当年鼎鼎有名的放射科主任,一个对周医影像事业有划时代影响的前辈,一个和我们年龄有着巨大差距,可以做我父辈的老人,对我们如此恭敬、谦和,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幸运的是,我们的这段采访,成了王修珍主任工作生涯中非常珍贵的一段影像资料。在镜头中,这个为周村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贡献了近四十个春秋的老人,从容地对着镜头,谈自己年少时的理想,谈周医放射科最初起步时的艰难,谈放射科四十几年来破浪起航的发展,谈对医院即将告别棉花市街72号,走向一个全新高度的衷心祝愿。

        采访过程中,王主任始终饱含深情。对于医院搬迁这个历史性举动,他寄予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他说,我很庆幸赶上了这个时刻,虽然不能亲身参与,但是作为见证者,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这是几代周医人的梦,在我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证,我感到非常荣幸。

        情到深处,王主任的眼角湿润,声音几度哽咽,看得出他内心的巨大波澜。我们没有打断他的思路,只是静静地擎着话筒,认真地听一个老周医人讲述历史和未来,屋里安静得出奇,只听得到摄影机轻微地转动........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王主任就来到了医院,来到了他工作了近四十个春秋的地方。他带着一部老式的傻瓜相机,把当年曾经在一个科室工作过的老同事叫过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即将成为历史的医院每一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身影。机缘巧合,当时我正好路过,见此情景自告奋勇说,我给你们照吧。于是,在放射科门前,在医院门诊楼前,在那尊汉白玉雕刻的白衣天使像前,都留下了王主任无限留恋的身影。每一个镜头里,王主任都带着孩子般的笑意,清澈透明,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情绪始终洋溢在他的眼神、嘴角、脸上。

       后来他的女儿无意间在爸爸的日记里看到了王主任关于这次采访的一段文字,她便拍成照片发给我,她说作为女儿,看到爸爸对医院有这样深厚的感情被深深感动了。现在,当听到王主任猝然离世的消息,翻看着手机里的这张照片,回忆着那天的情景,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出于对一个前辈、一个长者的敬意,我来到放射科,与他曾经的学生、弟子、同事们进行了一次长谈.,试图从他们视角,追寻王主任曾经走过的足迹.....

       在他曾经的同事眼里,王主任是个很直接也很简单的人,性格直爽不会拐弯,在科室管理方面可以说非常严格。他非常注重业务技能的提升,曾经多次对科室的年轻同志们说:“医院就是个业务部门,医生的第一职责就是提高业务能力。不要在一些业务之外的东西上过多耗费精力”。在涉及到科室利益的问题上,他铁面无私,他经常和科里同志们说“拿出一两张片子送人情对于科室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科室是大家的,是医院的,不是我们每个人拿来答复关系的”。                    

       然而严格的同时,他又对每一位同事充满了温情和关爱。与王主任共事过的同志们都知道,对于科里的同事们,尤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年轻人的个人成长王主任十分关心,经常从生活上、工作上给予很多帮助。在他的带领下,放射科的同事们一直非常团结奋进,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很多年轻同事后来成长为医院各个影像科室的业务骨干和科室负责人。

       他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是让他放弃对放射科的牵挂和期许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在他的心里,放射科是他一手养大的孩子,他亲眼看着这个襁褓中的“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逐渐成长,从一个最初设备简陋的小科室成长为今天值得骄傲的周村区医院医学影像科。

        区医院的老放射人都不会忘记,放射科刚成立时只有一间小窝棚,当时大家都俗称“小鸡窝”,附属于老旧的门诊楼东头,一台低功率的透视机就是它的全部家当,王主任是放射科正式成立以来的第二任主任。他是一个不甘平庸,胸怀大格局、大智慧的当家人,为了周医的放射水平和诊疗环境有一个整体的提升,他多方奔波,上下呼吁,终于于1987年建成一座拥有三层楼设计、近千平米的独立放射楼。虽然没有得到官方正式命名,但是放射科的同志们私底下却都戏称它为“修珍楼”。因为科里的同志们都深深地明白这座小楼饱含着王主任多少的汗水和心血。

       随着医院发展,1994年,医院建成了新的门诊大楼,并南门北开,实现了医院历史的新跨越。放射科也随之搬迁到新建的门诊大楼,设备也比之前进了一大步。数字胃肠机,大功率摄片机、X光机等等,将医院放射科整体服务能力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并引进钴60和CT等大型设备为医院影像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科室搬迁时,王主任带领全科室人员肩扛手抬,喊着号子,将一个个大家伙安置到它们该有的位置,放射科从此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6年11月,历史再一次让周村区医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医院将告别棉花市街72号实现整体搬迁,原放射科将在新院区正式成立“医学影像科”。在原有基础上,医学影像科新进了3T核磁共振成像、64排12层CT扫描机、数字胃肠机、摄片及透视机、乳腺机,全部是技术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旗下的产品。

       在即将搬迁的前一天,王主任再一次来到医院,来到放射科,他轻轻抚摸着那些放射机器,在这些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老伙计面前一再流连,一再驻足,一再沉默不语。这些老朋友的身上,每一件都曾留下了自己与之并肩战斗过的印记,不会忘,不敢忘,又怎能忘记呢!

        “修珍楼”前他亲手种下的那一架葡萄不会忘记,一年又一年,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给值夜班的人们带去过几多悠然和惬意;他栽在门诊楼放射科拐角处假山石边旁逸斜出的月季花不会忘记,那醉人的花香曾给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们带去过几多美好的憧憬和梦想;他植下的那棵枝叶婆娑的无花果不会忘记,那香甜无比的果实曾让科里的同志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了多少轻松和乐趣。还有,无花果树身边那两株每到春天就开得姹紫嫣红的紫荆花更不会忘记,王主任临退休之时还每天早上很早到科里为她浇水打理。曾经的老周医人应该都记得吧,每到紫荆花开的时候,透过门诊的每一个窗口,可以看得到后花园这边风景独好的别致和风韵,给严肃的医院添一抹嫣红和温暖。如今,斯人已去,风光不再,唯有曾经的美好,缱绻萦绕,常驻心怀。

       2016年11月8日,医院整体搬迁全部结束。搬迁后的医院离自己的家远了太多。为了近距离感受一下新医院的气象,王主任让女儿趁休息的时候开车载他来到了新院区。当女儿跟爸爸转遍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角落落的时候,她看到父亲居然不止一次地悄悄掉下了眼泪。当时女儿觉得非常诧异,这不是父亲一贯强势的“大男人”的风格,老了老了,爸爸怎么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在王主任去世之后,他的女儿给我发了一段留言:沈姐,父亲走了我才真正明白他的精神家园所在,才明白一个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医院,献给了他钟爱的放射事业的人,在迟暮之年看到医院如此的发展,心里是有多么的自豪和欣慰。他放下了心底所有的骄傲和武装,释放他心底最真实的情怀:他爱医院,看到医院从最初的“鸡窝”,走到巍峨壮丽、旧貌换新颜的今天,他的激动无以言表,只有流泪这个最本真、最质朴的方式,才是这个不苟言笑、不善言谈、羞于表达的老人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怀。

        是的,此时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这方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你的脚步总是一再流连?因为你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无限钟情;为什么离开这么久,你还忘不掉、放不下、无法割舍?因为你的骨子里,已经深深打下了一个烙印,那是绿叶对根的一片深情。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周医发展的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周医滚滚向前发展的岁月。”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是有了像王主任这样一大批默默无闻,不善表达,却甘愿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赤子之心献给医院,献给我区医学事业的周医前辈们,周村区人民医院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和发展。我们不会忘记、周医不会忘记、明天不会忘记......。斯人已去,风骨长存。作为后来者,我们只有将医院建设得更强大,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只有将医院建设得更美好,才是对前辈最好的和缅怀和深深的敬意!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周村区人民医院微信平台。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传播医学新资讯,发出健康好声音

订阅号:zcqrmyy     编辑:Miss.Yang

投稿邮箱:knightnzm@163.com

医院官网:www.zc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