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朋友是关注和践行养生的主要群体,也喜欢和朋友互相分享养生知识。
但是网络和电视上,常常充斥着大量「穿着养生外衣」的谣言,以及不良商家的夸大、歪曲事实的广告,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分辨不清对错。
今天,我们把朋友圈常见的 5 大养生谣言拎出来,为大家一一破解。
1. 隔夜茶致癌?
顾名思义,「隔夜茶」是指前一天泡制的,经过一夜放置的茶汤。
网上流传「隔夜茶会致癌」,其依据是:隔夜茶会生成一种二级胺的化学物质,可以进一步转化成为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亚硝胺类。
假的!
首先,抛开剂量谈中毒,是非常不严谨的。
隔夜茶中生成的二级胺类物质是极少量的,其含量远低于人们从腌制食物中摄入的量。
二级胺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许多物质中,腌制食物中较多。
此外,实验室毒理实验证明:只有当剂量达到每日 370mg/kg,且连续 56 周才会得到致癌阳性结果。
试想,你得喝多少隔夜茶啊!
并且,二级胺类物质并不等同于致癌物——亚硝胺。
二级胺类物质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才可能形成亚硝胺。
2. 含糖碳酸饮料 = 骨质疏松?
有传言指出,含糖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钙、磷的比例失调,很容易缺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假的!
其实,磷酸中的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常成人每日的磷摄入量应该是 700mg ,相当于 27 罐 250ml 的碳酸饮料!
所以,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不足以影响钙的流失。
只有极端摄入磷的情况下,才会影响人体内的钙吸收及流失;特别是老年人,其钙的吸收因受到阻碍而加速流失,才会发生骨质疏松。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十大危险因素中提到,引起现代人骨骼不健康的三大主要原因是:
女性激素变化,
缺乏锻炼。
所以,少量饮用含糖碳酸饮料,是不会引起骨质疏松的。
3. 晚上锻炼 = 慢性自杀?
随着健康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年轻人流行夜跑,中老年朋友也喜欢在晚间约上好友,跳跳广场舞。
但是网络上出现「晚上锻炼 = 慢性自杀」的说法,使不少习惯在晚间锻炼的人担心不已。
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相比夜晚,晨练的弊端似乎更多。
人体各个脏器系统的功能在清晨都比较薄弱,免疫力也处于一天中较低的水平。对于心血管比较脆弱的人,晨练更是不推荐。
而且,清晨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尘埃悬浮物含量较高,而晚间的环境相对好一点。
所以,在夜晚睡觉前 2 小时,做些运动也不错的选择。
4. 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网络上流传,以及一些明星代言的胶原小分子蛋白商品,号称能有效抗衰老。
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小分子胶原蛋白亦称「水解胶原蛋白」,因为它的分子量小,所以可以直接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的速度相当快。
但不代表它就能合成皮肤所需的胶原蛋白。
小分子蛋白分解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就是建墙需要的砖块和水泥;
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就是建筑师,只有在它的参与下,才能建起这堵墙。
目前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保证我们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一定去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
即使真的合成了胶原蛋白,也不一定存在于皮肤中(也可能存在于骨骼和毛发中)。
5. 酸性体质会致病?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这个谣言流传颇广,且经久不衰。
指出:只要调理人体的酸碱度,并保持弱碱性,一般的疾病甚至癌症都能够好转起来。
四个字:无稽之谈。
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碱性体质」之分。
人体的酸碱值由三大系统调节(体内缓冲系统、肺调节、肾调节)。在这三大系统的动态调节下,人体的酸碱值会稳定在 7.35-7.45 之间。
除非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这三大系统中的一个或以上无法正常运转,否则人体的酸碱度不会失衡。
从食品化学的角度,食物有酸性和碱性之分。一般来说,蔬菜、水果、海藻类、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则包括谷物、鱼、肉、蛋等。
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指入口味道的酸碱感觉,而是指在身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利用后所得产物的酸碱性。
但这种区分也没什么意义。不管什么食物,进入胃里都会因强酸性的胃酸(含 0.2% - 0.4% 的盐酸)变成「酸性食物」;再进入肠道,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又变成了「碱性食物」。
一般情况下,食物对血液酸碱性的影响是很轻微的。
所以,想通过酸性或碱性食物来改变(即使是慢性改变)体质的酸碱性,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和可能的。
地址:亳州市谯城区市政府东南侧
客服 5599995 前台 559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