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文件
甘卫发〔2017〕261号关于印发《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市州、甘肃矿区卫生计生委、兰州新区卫计和食药监局,委属委管各医院:为促进我省护理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9月8日
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护理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护理管理工作,强化护理队伍建设,使我省护理队伍在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护理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注册护士人数达5.06万人,全省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层次为主体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等多层次学历结构。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护理内涵不断深化。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理念,深化护理内涵。积极探索推广“宾馆式”护理,将宾馆星级服务引入临床护理服务中,学习和借鉴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水平。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在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通过预防保健、心理治疗以及中医药等知识技能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层次。广大护理工作者为群众提供了专业、规范、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截至2015年底,我省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覆盖率达到了10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投诉和纠纷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明显降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得到了患者、社会和政府的肯定和好评。
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护理岗位管理。通过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开展科学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等措施,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护理培训不断加强。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赛活动,切实抓好护理人才培养和使用,涌现出一批护理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积极开展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成立了重症医学护理、急诊急救护理等6个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全省重症监护(ICU)、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消毒供应等专科领域的护士进行专科规范化培训,进一步促进了我省护士的专业化发展。
护士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以原省卫生厅、省人社厅联合下发的《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为抓手,采取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签订合同等多种方式,保障编外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落实不同身份护理人员多劳多得、同工同酬。人事代理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均与在编护士一视同仁。人事代理护士进入护理管理岗位,增强了护士队伍的稳定性,降低了护士离职率低。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护理事业作为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为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在与经济社会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省护理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一是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三是护理服务内涵需要不断丰富,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甘肃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打造健康甘肃,力促甘肃省护理事业蓬勃发展。
(一)整体规划,分级负责。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我省实情,制定《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各市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二)提升能力,服务大局。
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加注册护士总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指南,不断强化护士执业准入和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四)创新管理,扩展服务。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等方式,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护士数量增长与床位规模相适应,护理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完善和落实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继续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向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延伸;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通过临床服务实践、业务素质能力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完善全省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与之配套的老年护理教育逐步加强。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主要指标:
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3.14名(预期性),医护比达到1:1.25(预期性)。
三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达到1:0.8(约束性),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达到1:0.6(约束性)。
二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达到1:0.7(约束性),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达到1:0.5(约束性)。
全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数要从“十二五”期末的13382增加到19000(预期性)。
2.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新入职护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以及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均达90%(预期性)。
3.设置护理院的市州比例达到90%(预期性)。
4.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预期性)。
5.100%二级以上医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效率(约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加强基层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服务能力。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继续落实《护士条例》、原省卫生厅、省人社厅联合下发的《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医院护士配备,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落实医院护士配备标准,根据省内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数量,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充实基层护理力量,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护理队伍总量,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在岗培训、定向培养、提升学历层次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培养基层护士,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采取措施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在保证人力配置、稳定护士队伍、改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基层护士队伍,调动护士积极性。
4.建立健全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建立符合我省特点的护士培训制度,在组织开展省级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推动各地区开展培训工作。结合护士分层级岗位培训特点,因地制宜,明确各层级护士培训内容和培训要点,探索适合我省的护士分层级培训管理体系。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到2020年,争取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岗位培训达100%,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培训实现全覆盖。
5.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按照需求,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在省内建立符合各级各类医院护理工作特性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6.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坚持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专科护理目录,明确专科护理内涵,加强建立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继续加强急诊、重症医学、手术室、肿瘤、血液净化、康复、儿科、消毒供应等专科护士培训工作,选择部分临床急需、护理技术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争创国家级培训基地。
(二)丰富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三级医院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好二级医院的帮扶工作,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不断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和护理专业内涵。
2.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完善省内各级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定期监测、患者反馈制度,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保障患者安全。健全全省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规范省内各级医院的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3.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帮扶机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不断向基层护士倾斜,以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
4.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针对糖尿病患者、PICC穿刺术后需要维护的患者及结直肠造瘘和各类慢性伤口患者等特殊群体,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开设护理专科门诊,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临床专科护士为患者负责整体护理计划的实施、追踪和评估。建立医护协同、多学科共同管理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健全患者出院后随访模式,解决患者出院后的进一步诊疗、康复和延续护理。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及福利待遇等政策,强化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分配职能,确保编制内、外护士同岗同酬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要向工作量大、护理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轮值夜班多的临床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逐步实施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到2020年,60%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要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他医疗机构应积极探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制度。
3.加强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地区间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大力推进老年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以机构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鼓励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以及失能、半失能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健全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要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增加社区护士人力配备。鼓励全省三级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3.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4.加快推进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加强对康复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康复护理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康复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创新康复护理服务模式,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内涵,着重发展老年康复、慢病康复、肿瘤康复、社区康复等康复护理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全面推动康复护理的发展。
5.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制定护理员培训大纲,探索多元化护理员的长效培训机制,大力加强护理员培训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护理员从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鼓励全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五)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全省各地区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根据全省实情,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加强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开展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创新中西医护理服务。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全省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七)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我省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专业骨干学习和借鉴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按照国际交流部署,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新入职护士培训:到2020年,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100%参加培训,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2.专科护士发展计划:继续按照临床需求选择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
3.护理管理人才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比例达到90%以上。
4.社区护士拓展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社区护士培训,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5.中医护士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专科护士培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1.老年护理机构建设:“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到2020年,争取支持每个地市设立一所护理院或一个护理站,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安宁疗护中心,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2.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加快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规范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一支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3.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老年护理服务相关指南和规范,鼓励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等,依据指南和规范制定符合服务对象健康需求的护理措施。
4.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计划:按照《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5.加强安宁疗护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宁疗护机构准入、服务规范、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健全并完善相关机制,逐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将护理工作发展与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抓好《规划》实施。要主动积极协调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价格等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协调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护理职称评定,简化评定程序,评定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协调教育部门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协调价格部门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贯彻落实《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沟通协调,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如期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宣传先进护士典型和优秀事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理解护士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扶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指导评估,保证工作效果。
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制定评估方案,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各地、各单位《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各地市、各单位要配合做好《规划》的评估工作。2018年底,我委将对各地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来源:甘肃省卫生计生委
天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网络红页
http://site.conac.cn/www/284062804/60593441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