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慈制药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段历史!

来源: 佛慈制药/foci002644


故事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这不仅是一个故事,它的发展更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1929年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先生“惜吾国科学落后,国药遭天演之淘汰”,立志改善国药之品质,举起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旗帜。

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为载体,以“我佛慈悲,药物可普救众生”为愿望,取佛光普照之意,命名了“佛慈”厂名和“佛光”商标,创立了“上海佛慈大药厂”

工艺上采取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浓缩精制的方法,首创中药浓缩丸剂型,开创了中药生产工业化先河。


"GOOD

1931年“佛光”牌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以“选材地道、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欢迎。

史料记载:发行以来,用者称誉,风行遐迩,供不应求。

佛慈制药也以发展民族工业的执着精神闻名于上海,企业声誉雀起。

抗战时期,产品增至百余种。


侠骨柔情,一路向西,支援西北

1956年,佛慈制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党的指引下,一群支援大西北的浩浩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带着他们的满腔热血,沿陇海铁路线一路西进,来到兰州支援大西北建设,并且利用甘肃当归优势及丰富的药材资源,报经国家化工部同意,将佛慈厂迁入兰州。

1956年9月6日,佛慈在兰州正式投产,企业改名为“兰州佛慈制药厂”,商标沿用“佛光”。隶属兰州市工业局,出口业务继续由上海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经营,出口产品仍然沿用上海佛慈大药厂厂名。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都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对于兰州这片土地,他们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汗换来了如今的兰州。


有人说,没有五十年代的支援大西北、没有牺牲一代人建设大西北的历史,就没有具备工业基础的西部、也就没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更不会有现在开发大西北的起点。

五十年代的佛慈人是这段历史的主角。因为当时“支援大西北”来兰州的人,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移民,它奠定了兰州移民城市的地位,提高了移民文化,打造了城市精神

兰州由此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阶段,让城市的发展达到了质一般的飞跃。可以说佛慈制药对兰州的发展和今天地位的奠定也是功不可没。

春秋八十载,横扫海内外

经过八十八年的发展

佛慈制药现拥有员工1400余名,药学、医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专业的高、中级工程师、药师等各类专业人员近400人。

拥有一批国内外高、精、尖检测仪器和生产设备;

浓缩丸剂、片剂、膏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十种剂型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达到国内中药生产企业先进水平;

先后通过了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及多次复验,产品在PIC协约国得到认可。

佛慈制药主要产品重点覆盖补益类、妇科、儿科疾病及治疗胃肠系统疾病药品领域,现有产品品种345个。

产品以“选料好、工艺精、品质优、疗效显著”受到消费者信赖和推崇。


佛慈牌浓缩丸系列中成药被誉为中国中药名品,行销全国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德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中国中药出口时间最早、出口品种最多的企业。多年来名列中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十强。


        佛慈秉承“我佛慈悲,药物普救众生”朴素愿望,和“以佛入药、济世养生”的情怀理念,用独创的中药浓缩丸塑制法工艺,以生产“品质优、疗效好”中药浓缩丸受到消费者的推崇而蜚声海内外,赢得了世人的关注,树立了佛慈“安全、专业、健康、关怀、温暖”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魅力。

        不论是创业之初的“科学提炼、改良国药”还是发展时期的“优质、高效、清洁、文明”,积淀了佛慈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正是这种企业文化,激励着佛慈不断的发展壮大。

“国药佛慈,慈心好药”是一代代佛慈人传承的信念,面对这个目标,佛慈将矢志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