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改迈出新步伐:医联体“合纵连横”显实效

来源: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qbj120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联合龙王镇卫生院将口腔病诊治及宣传“摆到”了龙王镇卫生院

  

9月开学季,早上7点30分,经营文具店的徐大姐就打开门做生意了。看着忙前忙后的徐大姐,很难想象2个月前,她曾因患乳腺癌而“生无可恋”。

     好在及时发现,并在我院动了手术,如今恢复得不错。“青白江的治疗水平不比主城区的大医院差!”徐大姐感慨地说。

感慨的背后是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护人才的“双下沉”,这与我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密不可分。


九成青白江人选择当地就医


    9月14日,是徐大姐预约复诊的日子。上午9点,在我院第二住院楼二楼的介入肿瘤科病区,刚查完房的主任医师彭晓东又接诊徐大姐。“恢复情况很好,要按时服药,多注意休息……”彭医生的话让徐大姐悬着的心落了地。

    “恐惧”和“心安”,是徐大姐患乳腺癌以来截然不同的两种心路历程。今年7月份,体检报告上 “乳腺癌”三个字让徐大姐的生活顿时陷入黑暗。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介入肿瘤科诊治,经过一系列的医疗检查和充分的术前沟通,彭医生采取全身放、化疗的方式为徐大姐解除病患。“区医院有来自省市的专家,他们水平高、态度好,再加上医院硬件设施也上去了,所以很放心。”徐大姐说。

     像徐大姐这样经过专业治疗,康复出院的患者还有很多。介入肿瘤科是我院托管后发展起来的特色科室,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成果。从建科开始,市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彭晓东就被派到我院担任介入肿瘤科副主任,参与科室建设。今年5月11日,我院第二住院楼正式投用,新的介入肿瘤病区投运,使用面积达1389.44平方米。以前到上级医院诊治的肿瘤患者纷纷回到我院治疗。

    介入肿瘤科的发展是我区医疗水平提升的缩影。在医联体这 棵“大树”下,各个医疗专业纷纷实现“自我成长”。以我院为例,从最初的14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发展到如今的24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开设专科门诊37个、专家门诊20余个。这些专业科室“握指成拳”,推动全区医疗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向上转诊病人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6.68%,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期增长7.53%、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8.23%,区域内就诊率达92.75%。

16.5万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农忙时节,家住弥牟镇火星村的温大爷,杵着拐杖慢慢地走在乡间水泥路上,看着田野里丰收场景,感到非常欣慰。而在此之前,他以为下半生只能靠轮椅度日。今年82岁的温大爷,8年前由于中风导致右侧行动不便,出院后因为缺乏专业的康复训练,以至于身体状况“原地踏步”,生活难以自理。

这样的情况,在市二医院、我院、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长期对温大爷提供上门服务后,得到了改变。家庭医生团队根据温大爷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了四肢肌力及张力、关节活动度、手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测试,对其身体功能状态进行了详细了解,现场指导温大爷及其家人康复训练技巧。几个月后,温大爷身体大有好转,“现在,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还能走到村里的‘幺店子’喝茶!”

像“三级共管”的家庭医生团队登门服务这样的活动,如今已经覆盖了我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6.5万人,签约覆盖率41.71%、重点人群签约率74.17%、残疾人签约率91.8%、低保人群和贫困人口签约率100%,计生特困家庭签约率100%。

与此同时,市级专家下沉我院、乡镇卫生院“坐门诊”“上手术台”;我院派驻业务及管理骨干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长期驻点工作;投入2300万元,搭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专网……就这样,在由市、区、乡纵贯(即1家三甲医院+1家区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铺筑的发展之路上,区域医疗水平“攀高峰”,便民惠民力度“不停步”,一幅健康、幸福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关注我请长按

(点击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也可以关注我院官方网站:

www.qbjqrmyy.com

我院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337846622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