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怕苦 不怕累的实际行动为藏族同胞健康服务

来源: 天津市人民医院/tjsrmyy

日前,笔者看到一位天津赴西藏筛查包虫病医疗队员,拍摄他的队友工作之余在蜡烛下学习藏语的照片。没水没电温度又低的藏区乡下,照片中的这位年轻医生手捧书籍神情专注而又平和,笔者一眼认出他是我们天津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超声诊断科的苏亚文医生,内心深深感动。

连线亚文,他声音宛如大学生般腼腆,只是说,适应了,因为任务重,他主动延期15天,到乡下为藏族同胞筛查,环境还行吧,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人民医院人就是这样的谦虚,这样的无私。如此繁重的工作、艰苦的环境,他竟然不“表现”自己什么。为了解他参加筛查的工作情况,笔者决定采用提问、回答的形式进行“挖掘”。


提问:苏大夫,您在西藏承担什么工作任务?工作在哪个地方?

苏亚文:7月底,还在埋头苦干的我接到科里新委派的任务——随队进藏开展包虫病普查工作,我担任此次普查工作队的副队长。

坐上前往玉树的飞机,我们才得知,此行时间紧,任务重,将直接由玉树乘汽车进藏。又经过在高原十余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此行工作目的地——昌都市丁青县。 

丁青县下属共2个镇,11个乡,去年同时期我市工作队已对8个行政村近2000位村民进行了包虫病普查工作,这次任务就是对各村细化检查,做到人人检查,逐个登记。我们工作组共有6名医生,经与当地工作人员商讨,分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前往不同村子进行工作,以期达到速度和质量最大优化。可惜天不遂人愿,一位医生在尚未正式开展工作时,就因水土不服导致了高原肺水肿,无奈只得返津。挥别战友,我和另一名队友组成了一个小组,另三名组员成为另一个小组,正式进村开展工作。

提问:到西藏工作适应吗?

苏亚文:高原地区气压低,地广人稀,下村的路途遥远而颠簸,除了高原反应还要克服舟车劳顿和水土不服,刚开始工作时把工作照片传回去,同事都说“看着脸都憋紫了”。由于恰逢采集冬季牧草时期,村民常常在外打草,组织检查工作常陷入僵局,我们与当地工作人员积极与驻村工作队沟通,通过分期分批组织村民进行普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村民对普查工作的依从性,每天每个小组都能完成200例以上的检查工作。保证平安、稳定、准确地完成普查任务。

提问:工作量真不小,筛查中有影响比较深刻的病例吗? 

苏亚文:在检查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一位50多岁的藏族老阿妈,患有多子囊型包虫病,最大的母囊直径有20多厘米,而且腹腔多个脏器均有发现;患者中年纪最小的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也是典型的多子囊型包虫病。本来我们还对上一批筛查工作队对在校学生进行筛查表示不理解,这个病例的出现让我们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不要把少年儿童当作“不会患病”的人群,对他们更要精心再精心的检查,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不应该过早的让病痛威胁他们的生命。


提问:我看到了一张你在蜡烛下学习藏语的照片?没有电是吗?冷吗?

苏亚文:因为工作需要,我完成了一个月的工作任务后又延期工作15天,住在乡下为当地百姓筛查。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医生,是吧。我学点藏语,检查的时候好跟当地百姓进行简单交流。

每天早晨九点开始工作。晚上不一定。有时候到晚上九点。把来的老百姓查完结束。每天我们两个超声医生大概300多人。这里气温早晚大概6、7度。中午有20多度。没水没电。住在乡里提供的一间屋子。早晨就是馒头稀饭,中午方便面,晚上去小饭店吃。喝的热水白天到当地卫生员用暖瓶打水。早晨去卫生院水管子洗洗脸,好多天没有洗澡洗衣服了。来了两个月,我也习惯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好。

提问:想家吗?

苏亚文:老婆很支持我工作。儿子4岁多,打电话说,爸爸我想你了。我是9月30日的机票,马上就能回天津阖家团圆了。


在普查工作期间,我与丁青县的各位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他们的热情、真诚、善良和纯朴,淡化了我对父母妻儿的思念,让我在离家几千里的西藏仍能感到家的温暖。这次包虫病筛查工作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对藏区的这份情将终生不忘。

国庆佳节,欣闻亚文已经圆满完成筛查任务回津。全体人民医院同事衷心欢迎你,亚文你好,你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