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吃对这几样东西,让你整个秋天不生病

来源: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qdwsjsgw

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可能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秋泻这四大表现。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适当的饮食调整必不可少。






秋愁:常吃五类食物


立秋后,日照时间很明显变短了,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大自然中逐渐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


特别是独居的老人、疲于奔命的上班族,常会在秋季傍晚时分备感凄凉,产生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



要想打败“秋季抑郁症”,不妨给自己补充些“快乐营养素”。


营养素种类 功效 哪些食物种包含 镁 调节大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让人感到快乐 菠菜、油菜、油麦菜等深绿色叶菜,各种坚果以及香蕉、柑橘、葡萄干、玉米、蘑菇、洋葱 维生素B1 缓解沮丧情绪、防止思维迟钝 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黑米、红豆、绿豆、豌豆、瘦肉和动物内脏 欧米伽3脂肪酸 激活大脑,对抗抑郁风险 深海鱼、三文鱼刺身、金枪鱼沙拉、沙丁鱼罐头有助于缓解抑郁 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腰果等坚果,贝类海鲜、动物肝脏、瘦肉等 泛酸 缓解疲倦、忧郁、失眠等症状 香蕉、粗粮、麦芽、动物肾脏与心脏、绿叶蔬菜、鸡肉、牛肉、鲐鱼、干银鱼、芝麻酱、花生仁、鲜蘑菇、紫菜



秋乏:增加优质蛋白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人在秋天总觉得浑身没劲,老是睡不够,绵绵不绝的困乏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此外,“苦夏”时节因食欲不振导致的营养失衡,也是秋乏的诱因之一。


为了缓解秋乏,饮食上做到:


秋天的菜单里应尽量保证每餐都有肉(鱼)、蔬菜、全谷物,其中,地瓜、燕麦等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大脑供能;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乳制品、豆制品等;注意三餐定时、定量。



秋泻:喝粥羹少吃渣


入秋以后,逐渐下降的气温适宜一些致泻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再加上如果人们吃东西清洗不干净或者没有加热透,就很容易导致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


如果出现腹泻,就要在饮食上加以注意:


1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是“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汤面、山药莲子糊、藕粉羹等。还可以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蛋羹、不太凉的酸奶、鱼糜等。



2

不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甜食中的蔗糖要在小肠中消化,肠道发炎时,消化蔗糖的“蔗糖酶”合成减少,于是大量不能消化的蔗糖在肠道会造成脱水,带来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蛋糕、曲奇、派、油条、香肠、烤串等。


3

不能生吃水果蔬菜

草莓、桑葚、猕猴桃、火龙果等水果会加剧腹泻,建议不吃。果蔬最好用榨汁、打浆的方法,把渣子滤去。


4

牛奶、豆浆尽量别喝

肠道发炎时,乳糖酶分泌减少,牛奶中的乳糖得不到分解,会刺激肠道,加重症状。豆浆中的低聚糖会促进肠道蠕动,也会加剧腹泻。


此外,预防秋季腹泻还要做到不吃过于寒凉的食物;剩菜剩饭吃前先加热透,避免误食腐败食物;生吃水果蔬菜时要洗干净。


(本文来源于健康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