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怎么冻?

来源: 香河县康乐新特药店/klxtyd2015



一场秋雨一场寒,

如今早已没了夏日的炎热之气,

你是主动穿上了秋裤还是坚持“秋冻”呢?

虽然历来有“春捂秋冻”之说,

适当秋冻可以增强机体御寒能力,

但是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只有科学挨冻才能冻出健康体魄。


为什么有秋冻之说?


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方面是因为人体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秋季天气干燥易养阴,如果穿得太多,易伤阴生燥,对身体不利。


秋冻有技巧,正确挨冻看7点


1
老少要慎冻


就人体而言,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一系列老年慢性病复发。

2
三秋冻不同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3
10℃左右不冻


晚秋,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4
外冻内不冻


“秋冻”指的是让皮肤接受外界气温的“捶打”与“锻炼”。至于内脏,是不能“秋冻”的。所以,从保护脾胃角度来说,爱吃冷面、瓜果、冷饮的人入秋后要注意节制了。否则,会让本来就处于虚冷状态下的脾胃苦不堪言。


5
三个部位不冻

腹部


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中医曾说“不通则痛”,所以有胃病史的人不宜秋冻,受寒后容易胃痛,而且经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经。

 

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双脚不宜秋冻。

 

后背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不宜受寒。

 

6
冻中要有动


秋天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秋冻”是要我们在冷的环境中锻炼,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待在寒冷的环境中硬冻着,那样必然冻出病来。因此,要想抗冻,须“冻”“动”结合,比如登山、慢跑、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7
四类病人不冻


心脑血管病人

这是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者

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关节病变者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呼吸道疾病者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欢迎关注德坤元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订阅号!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