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活到百岁的智慧:秋季养生篇~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您如何养生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国医大师、百岁老人邓铁涛)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自然界的各种动物都在忙着储存食物和能量,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人体在秋季时,阳气逐渐由表趋里,气血运行减缓,新陈代谢相应减慢,腠理汗孔开闭有时,汗液排泄减少。

因而,归结秋季的特点,便突出一个“收”字,养生也就要从“养收”着手。顺应秋季自然界的这种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我们的养生保健。

下面就谈一谈秋季的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秋季起居注意


关于秋季的气候特点,古人已有概括的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渐趋收敛、闭藏,与之相应的,人体的阳气也转趋于里。秋季是收获、闭藏的季节,因此,秋季的起居也应顺应这种特点,以早卧早起为宜。

进入秋季,气候渐转凉,尤其入夜之后,温度降低很快,人们此时不宜在户外乘凉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风寒之邪,应该早早进入梦乡,以帮助人体精气的收敛闭藏;起床时应延续夏季的习惯,以早起为宜,趁清晨的凉爽,赶去工作的场所以及安排准备一天的活动。

秋季时,“燥邪主令”,气候多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快,人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的症状,因此,秋季时,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一定的湿度,减少洗澡的次数和时间。老年人在秋季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的症状,所以老年人在秋季时应减少洗澡的次数,尤其应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另外,洗澡之后,可以适当涂擦些具有润肤作用的乳液,以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的症状。

秋季着装——“秋冻”


秋季气候渐转凉且多变,昼夜温差增大,因此,应该及时地增添衣物以避寒。一般来讲,秋季着装要比夏季适当增多,适应气候的转冷改变,减少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另外,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讲,秋季衣物的增添,不宜太快,最好是在人体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少量地增加衣物。衣物增添太快,不利于身体对气候转寒的适应力;让人体保持适当的微冷状态,可以增加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防病保健,此即民间“春捂秋冻”中所讲的“秋冻”。


适宜秋季的运动项目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气候转凉,人们经过了整个炎热夏季的避暑“蛰居”,秋季成为重新开始身体锻炼的好季节。秋季时,人体的精气转趋于里,因此,秋季的运动最好选择一些具有安神宁志、帮助精神内敛功效的运动项目,如内气功、静坐等,以帮助人体精气的内敛和闭藏。

除了以上的运动项目,还可以选择稍微激烈的运动项目,以舒展筋骨、活动气血,如年轻人可以选择打球、爬山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

秋季在增加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气候的变化特点,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保健。秋季燥邪当令,气候多干燥,温度渐转凉,且昼夜温差大,因此,运动锻炼时要根据情况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怕麻烦,避免太热、出汗太多;运动前宜饮用适量温开水,以补充水分,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状况;运动以微出汗为度;出汗后,不要立即脱去衣物,以免感受风寒。


秋季进食注意

初秋时分,气温仍偏高,民间称其为“秋老虎”,但阳光已不似夏季时毒辣,此时仍应继续注意降温防暑工作,避免阳光久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弥补汗液丢失。

仲秋至深秋,燥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毛发干燥易脱落,咽喉燥痛等症状或不适,因此,秋季应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如葱、姜、蒜、韭菜等物,以免助燥伤阴。

中医五味学说认为,酸、甘可化阴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因此适宜多食酸、甘、润之品,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红枣、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健康小锦囊:适宜秋季进食的食疗或药膳

◆  银耳雪梨红枣粥

    材料:银耳适量,雪梨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泡入温水中至黏软后撕成小块备用,雪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将糯米、红枣洗净入锅加水煮沸,放入银耳、雪梨块改文火继续煮,待粥稠时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银耳雪梨红枣粥可滋阴润肺、美肤养颜,适宜常服,尤其在气候干燥的秋季。


◆  红枣莲子百合粥

材料:红枣5枚,莲子(去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莲子、百合、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上火煮,先武火后文火,待快成时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红枣莲子百合粥可清心润肺,健脾补气,适宜干燥的秋季常服。


◆  生地天冬粥

材料:生地黄30克,天冬30克,粳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生地黄、天冬洗净切细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取汁加入粳米再煮,待粥快成时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生地黄、天冬都是很好的滋阴润燥之品,做出药膳具有很好的润肺、滋阴、止渴功效,适宜干燥的秋季服用。


◆  杏仁川贝粥

材料:杏仁15克,川贝粒20克,糯米6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糯米洗净加水煮沸,加入干净的杏仁、川贝粒,改小火同煮至粥稠,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杏仁川贝粥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宜因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咽喉干燥肿痛、咳嗽痰少难咯出、口渴者服用。

秋季易患疾病的预防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很容易流失,加上夏季出汗太多,体内水分相对不足,到了秋天很容易引起“秋燥”的症状。人们经常会感觉嘴唇干燥脱皮、全身皮肤变得紧绷绷的,有时还会有瘙痒、咽喉部位干燥疼痛、大便干结等,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空气干燥,加上昼夜温差增大,如果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秋燥”最容易损耗人体的津液,因此,秋季适宜多饮开水、蜂蜜水、花茶、果汁、牛奶等,以补充人体的阴液;饮用时以少量、频服为好,不要一次喝得太猛,反而不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另外,多食梨子、甘蔗、银耳、百合、莲子等食品,以滋阴润燥,缓解秋燥症状。

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多是由于衣物添加不当以及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秋季时气候转凉、昼夜温差大,我们需要及时地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赤身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厚。另外,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情志调摄


秋季,肃杀之气当令,万物由荣转衰,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界这种变化的影响,产生悲愁伤感的情绪。因此,秋季情志的调摄,主要是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秋杀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可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比如爬山就是秋季很好的户外运动项目。我国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这对于秋季情志调摄是很有帮助的。秋高气爽的季节,选择一个好天气,与亲朋好友一道去登山畅游,饱览美景,可使人有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有利于消除忧郁、悲伤的情绪。 


本文摘自《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